奇书网

奇书网>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 第二节 情境吸引策略(第2页)

第二节 情境吸引策略(第2页)

有了形象、易理解的事物作为依据,可以降低学生认识抽象事物的难度。在这节课例中,教师通过对比学生熟悉的场景、事物,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计算机病毒等概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生活性、形象性等特点,才能达到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有效深层次学习的目的。

2。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创设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恰当地融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之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一般来说,利用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分为教师语言导入、情境呈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以及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等四个环节,如图3-1所示。

图3-1情境吸引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在教师给学生呈现教学情境之前,要有一段引导语。这段引导语主要是为后续引进情境作铺垫,并帮助学生提前建立情境与教学内容间的心理联系。如果直接呈现情境,会给学生带来突兀的感觉,不知道教师为什么要呈现这个情境,也不清楚应该重点观察什么。

(2)情境呈现:这个环节是在教师语言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将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境展示给学生。这个环节的关键是保证情境呈现过程的流畅,情境中所用到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要清晰,易于学生的观察,尽量避免噪音的干扰,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投入到情境之中。

(3)引导观察:在情境呈现的过程中,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学生交给媒体,在整个情境呈现的过程中,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指导或指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弱的,很容易受外界干扰,注意力不能维持那么长时间。呈现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此时,教师要在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的地方加以提醒,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体验。

(4)总结概括:在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深入观察之后,教师要对情境中所隐藏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即使学生很投入,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建立在情境之上的,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但真正掌握知识,需要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的总结,需要教师的点拨。

下面,结合一个实际的教学课例来阐述一下这四个环节的开展过程。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来掌握周长的概念。下面,来看看教师是如何利用情境导入教学内容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齐答):“知道。”

教师:“那你们知道比赛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吗?”

学生:“小白兔因为偷懒睡觉输了。”

教师:“哦,小白兔本来可以赢得比赛的,是吧?那你们想不想再给小白兔一次机会呢?”

学生(齐答):“想!”

教师:“好,老师提前做了一个‘龟兔赛跑’的小动画,让我们一起给小白兔一次机会,看看这次小白兔能不能赢得比赛。”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只小白兔、一只乌龟、一个大长方形ABCD以及一个小一点的长方形A'B'C'D',小白兔和小乌龟分别位于大长方形的A点和小长方形的A'点。接着,教师操作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让小白兔和乌龟同时从A点和A'点出发,沿着长方形的边线跑。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给小白兔加油好吗?”

学生:“加油,加油……”

教师:“同学们,要认真观察跑道,以及比赛的结果哦。”

当动画播放完之后,比赛的结果仍然是小白兔输掉了。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看到了,这次比赛中,小白兔可没有偷懒睡觉呀,为什么还是输了比赛呢?”

学生:“因为小白兔跑的四边形大。”

教师:“嗯,说得有道理,能不能表述得再清楚一点?”

学生:“因为大四边形的边长。”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小白兔之所以再一次输掉了比赛,不是因为偷懒,而是因为它跑的长方形比较大,边线比较长。而边线的长度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它有一个学名叫做‘周长’。”

在这节课例中,教师准确地运用情境吸引策略实施了四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形成注意到认真观察,再到深入思考,最后掌握概念。

首先,在语言导入环节,教师利用龟兔赛跑这个学生们都熟悉的童话故事作为问题背景,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再利用“再给小白兔一次机会”的创意,讲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的面前。

其次,在情境呈现环节,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关注跑道和比赛的结果,利用心理暗示促使学生发现跑道和结果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发现“小白兔跑的四边形大”。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再次,动画播放完之后,教师通过问题“小白兔可没有偷懒睡觉呀,为什么还是输了比赛呢?”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深入思考为什么小白兔又输了,这时学生的思维明确指向了跑道,从感性上对周长的概念形成了准确的认识。

最后,教师在学生发现、探究、表达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认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周长》这节课有很多种教法,有的教师采用展示法,有的采用探究法,有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而这位老师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利用多媒体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种方法占用课时少,学生理解深刻,可以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把更多的课上时间用于后续的教学内容拓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1]宗月仙。一起打开心灵的窗户——注意力。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