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媒体教学方案 > 第五节 言思并举策略(第1页)

第五节 言思并举策略(第1页)

第五节言思并举策略

言思并举策略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表象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利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描述或解释表象以提高学生表象与言语的结合水平,促进学生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心理发展。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运用言思并举策略,可以在表达思维结果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

一、言思并举策略的作用

思维的过程伴随着言语的表达,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为思维表达创设条件。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启动了一项新工程,就是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局面。一是丰富教师的信息表征手段,增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激起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获得知识。借助声音、录像、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媒体材料,在教师引导作用的保障下,为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创设有利条件。

例如,《黄河》一课的教学中,导入部分的设计特别选取了学生很熟悉的电影《黄河绝恋》中以黄河壶口瀑布为背景的一个片段,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男主人公的旁白,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涌向前,这个有声有色的景观情境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录像结束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马上引出问题情境:“画面的背景是中国的哪一条河?”“你了解黄河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把刚刚看录像时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正是由于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适应了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他们有了一种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创设的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起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表达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仅仅是展示一种现象,模拟一种真实,只是给予学生感性认识,是平面的。而在情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运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则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外化,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学习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屏幕上出现流动的、浑浊的像泥浆一样的黄河水的录像。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他们所看到的景观与黄河源头清澈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视觉上有极强的冲击力。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这段黄河为什么这么黄?”“这么多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能不能让它不来?”第一个问题很简单,通过观察景观情境并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很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在难度上和思维的广度上有所拓展,需要运用气候、地形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第三个问题又有所递进和拓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展开逻辑思维并主动表达。教师通过将媒体呈现的景观与问题引导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由依赖表象向依赖语言逐步深化。

二、言思并举策略的设计

1。言思并举的方式

这里的言思并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的言与学生的思结合;二是学生的言与学生的思相结合。

(1)教师的言与学生的思的结合

教师的言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其注意稳定性不高,意识性不强,无意性和情绪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而分散。在教学中,没有语言指导的直观形象,往往使学生不能全面观察而只注意他们感兴趣的次要部分(如在第一章中提到的“跑动的小狗”),而忽略了事物的主要部分及对象的组成要素和关系,以至于难以形成正确的表象。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语词与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相结合,用教师有效的引导之言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准确、完整的表象,将视听和思考相结合,利用情境的系统性促进思维的条理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水平。

如在《找规律》一课中,教师的整个教学完全围绕蕴涵着规律的图片来展开。这是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片,其中包含了兔子、蘑菇、篱笆、木桩、手帕、夹子等多个反映间隔排列关系的事物。从引出课题、探索规律、巩固练习,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用的是同一幅图,但是通过不同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观察点,很好地完成了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

(2)学生的言与学生的思的结合

学生的言既包括其内部言语,也包括外部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语言。教学需要直观,但是直观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抽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运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清楚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表象序列,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关系,让学生在客观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发现规律,在直观形象的支持下,让学生利用内部言语和外部语言将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以提高学生表象与言语的结合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向抽象深化。如第一章中提到的《守株待兔》课例中,教师借助Flash动画和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借助表象完成对整个故事情境的再现,同时让学生组织内部言语来描述,最后用完整的口头语言来讲故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很多课可以用到这种策略,例如,“Willyoutake。。。”“HeSheisdoing。。。”“I。。。”等句式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借助大量的情境来组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

2。教学活动的开展

运用言思并举策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以下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即语言导入,情境呈现,观察体验,调动思维,语言表达。如图4-5所示:

图4-5言思并举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语言导入: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预热。教师利用介绍相关材料、设疑提问等方式为媒体情境的呈现作铺垫,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明确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2)情境呈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多媒体教学材料。

(3)观察体验:引导学生对媒体教学材料进行观察体验。

(4)调动思维:基于媒体情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语言表达: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对想象的结果进行表达。

下面,以《春雨的色彩》这节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语言导入):“孩子们,春天到了,春雨细如丝,飘飘洒洒,轻柔如烟,朦朦如雾,春雨姑娘飘飘洒洒地来到了人间,你们快来看!”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春雨落下来的样子,以及大地变得五颜六色的景象。再鼓励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引出春雨中来了几位小客人和它们争论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

(配合课文中三只小鸟的文本,教师呈现相应的图片和照片,绿色的草地、红色的桃花、黄色的油菜花等;学生对多媒体呈现的相关情境进行观察,结合文本体验春景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在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情境和情节产生初步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教师:“你同意谁说的,为什么?你们愿意加入小动物的行列,跟他们一起争论吗?”

方案①:学生说同意哪个小动物的看法,教师就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对应内容,指导学生朗读相应的文本。

方案②:指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朗读课文。

方案③:引导学生谈谈与小动物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眼中春雨的色彩。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三只小鸟说得都不全面,并进而形成“春雨的色彩就是春天的色彩,春天是五彩缤纷的。”的认识结果。)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开展语言表达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雨或春天的喜爱。)

方案①:鼓励愿意绘画的学生画出自己眼中春雨(春天)的色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