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媒体教学方案 >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的心理过程(第3页)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的心理过程(第3页)

学生:“13个。”

教师:“你们算得真快啊!你们是怎么算的?”

学生:“把5个菠萝分成2和3,用8加上2等于10,再加3等于13。”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凑10法。”

(这时一个学生举手,教师叫他发言。)

学生:“老师,还可以把8分成5和3,5加5等于10,再加3等于13。”

教师:“非常好,你又告诉了我们一种计算方法。”

(其他学生没有提出疑义,教师此时没有分析比较8+2+3和5+5+3的区别就继续后面的内容了。)

其实,教学在这里出现了一点科学性错误,而教师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学生的理解中,8+2+3和5+5+3都成了凑十法,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凑十法的本质是快速计算的方法,它要求拆小数凑大数,而不能拆大数凑小数。为什么学生会觉得5+5+3也是对的呢?因为,学生这个时候没有用表象思维,他们直接用符号思维了。题目本身很简单,对于学生来说,8+2+3和5+5+3没有区别,也感觉不到两种计算方法在速度上的差异。而要让小学生理解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的利用表象思维来比较体验。当然,这里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教师把菠萝变成了椅子。前面的教学活动一样,当有学生提出5+5+3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增加了一个比较的环节。

教师:“非常好,你又告诉了我们一种计算方法。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说的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

学生(齐答):“好!”

教师:“那你们说拆5和拆8,哪种方法好?”

有的学生说拆5好,有的学生说一样好。

教师:“如果我们现在要搞活动,需要10把椅子。一班教室里有8把椅子,二班教室里有5把椅子,你们觉得在哪个教室里搞活动好呢?”

学生(略一琢磨后纷纷说):“一班!”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在一班就只需要搬两把椅子,在二班需要搬5把椅子。”

教师:“大家觉得搬两把椅子省力气还是搬5把椅子省力气?”

学生(齐答):“两把!”

教师:“是啊!其实在计算中,拆5还是拆8就像搬椅子,拆小数凑大数比拆大数凑小数更省力气。现在,你们觉得拆5和拆8哪个更合理?”

学生(齐答):“拆5!”

这个课例中所发生的情形,说明了儿童的基于表象的具体形象思维比基于符号的抽象逻辑思维更可靠,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常常需要以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表象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和桥梁。因此,在处理复杂、抽象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通过强化学生的表象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4。增强学生记忆效果

任何学习结果的保持都需要记忆。而学生的遗忘常常是让教师头疼的事情。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抱怨:“英语太难教了,本身课时就少,又不让留作业,所有的内容都得靠课上完成。一周就3~4节课,就算再使劲地练,学生下课后很快就忘光了。等下次上课的时候,还得花不少的时间来复习。”

不仅仅英语存在这样的困难,语文和数学也同样面临着学生遗忘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是教学中的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还是得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人的记忆,有很多规律可循,例如,心理学研究揭示了重复律、强化律等。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就是要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改变信息的组合和呈现方式来适应学生的记忆规律,让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像结构性内化保存部分所提到的“I”的例子和数学语言的例子都是体现了记忆的规律。

5。激发学生情感变化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活动,“这是一种人类的特殊活动,活动的双方都是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而,教学活动虽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共有的情感因素”[4]。这点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学生的情感变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动机,在很多时候,其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变化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脱离了学生的情感,文字只是冰冷的符号。

在多媒体出现之前,教师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到了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一位语文教师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经进行过尝试,在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利用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色彩中去体验文字。“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常常是在读文字,而不是读文学作品。只有让学生走进课文,融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中去,他们才能领略文字的美与力量。我觉得情感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就更容易理解人物和事件。我尝试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播放音乐,利用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根据课文内容的情感色彩,选择播放悲伤的、欢快的、雄壮的、优美的音乐,声音不大,学生能够听到就可以。我发现,同样的阅读,有音乐和没有音乐确实不一样,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的情感调动得更快,也更充分,读得也更有感情色彩了。”

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师调动学生情感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手段。利用音乐和视觉情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情感世界。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介绍了她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的感受:“这个童话故事学生们早就读过了,都很熟悉。可是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小女孩为什么要不断地划火柴?小女孩划火柴是为了取暖吗?小女孩死的时候她在想什么?这些问题学生却回答不出来,即使回答了,也很肤浅。这是因为学生们无法理解小女孩的处境,也就没有走进人物的世界,没有把自己想象成小女孩。我上这节课的时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情感上,让他们充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感受火光带给小女孩的希望。我用了这个带配音和配乐的课件,让学生看着画面,听着朗诵,在背景音乐中去想象、体验。课件带给学生的冲击太强烈了,有些学生都哭了。”

多媒体的情感作用在这里体现得非常充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情境来表现人物处境,用音乐来表现人物心境,视听结合的方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童话的世界,带入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小女孩的孤独与悲伤、恐惧与喜悦。

多媒体是强大的,但是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教,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必须是在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时候,有明确目标地去使用。多媒体是绚丽的,但是多媒体也是危险的。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常常会直接破坏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很少取决于工具本身,更多的是取决于使用这种工具的活动。

所以,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合理性,首先,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会发生学习困难,如何通过改变学生的心理来解决问题;其次,需要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策略,特别是强化学生心理活动(动机、感知、表象、记忆、情感)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为合理地判断应该在何时使用多媒体,以及如何使用多媒体。

[1]王策三。教学认识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万明春。学习社会与终身学习。教育研究,1997(7)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修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08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