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媒体教室教学策略 > 第四节 想象表达 移情共鸣的策略(第1页)

第四节 想象表达 移情共鸣的策略(第1页)

第四节想象表达移情共鸣的策略

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感悟知识、品评内容时无不伴随着丰富的想象。顺着教学内容合理展开想象,抽象的文字顿时具体生动起来,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去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去捕捉作者心灵震颤的瞬间。不小看学生,不轻视学生,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放手。在学生展开思路、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他们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情感激**、任思路纵横,任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舞。

想象表达移情共鸣策略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直观情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诱**感变化,在表达的过程中形成深刻体验和准确认识的教学策略。

一、想象表达移情共鸣策略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在多媒体条件下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时,学生也会回味欣赏意境美的过程,积淀情感。

1。在想象中回味

想象是激**感、深入理解内容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在想象中积淀情感。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以直观为线索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中回味教学内容。

如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课文的第4小节是写苏轼躺在**,看着圆圆的月亮而埋怨。而课文把作者的思绪化作一个省略号。这篇课文意境非常优美,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结合插图配上一段音乐,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不禁产生想象和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大诗人苏轼,看到月亮会想些什么?由此联想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学生的想象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再如在讲授《月光曲》这篇课文时,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意境和表现他内心思想感情间的联系是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难点。视频画面上:清幽幽的月光洒进茅屋,贝多芬看着身旁这两个相依为命、相互体贴的穷兄妹俩,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只能用他那灵巧充满智慧的双手在琴键上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他琴声中的内容:在大海水天相接的天边,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多媒体课件逼真的画面再配以这种意境的钢琴声,很快使学生也进入这种意境之中。学生在这种音乐、画面的欣赏过程中,在耳闻目睹心灵的感应中,终于领悟到贝多芬当时内心的情感。

学生通过画面展开联想,能领悟内容,发展思维。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小学古诗内容反映的年代久远,语句精炼,很多古诗课本中缺少真实性强的情境插图,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和认识肤浅,教师有时也难以讲清。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诗的内容转换为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学习古诗《示儿》,通过展示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翁——陆游临终前用颤抖的双手费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绝笔诗,以此训导儿子不忘报国之志后与世长辞的生动画面,让学生想象陆游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当时内心的活动,就会使学生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位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可敬的爱国诗人形象,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2。在表达中升华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发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想象,并将想象的结果用言语进行外化,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如课文《荷花》是以第一人称通过“我”看荷花,描写了荷花的美和“我”看荷花展开的美妙的想象。其中第4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文章写得很美,但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才能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而且和满池的荷花一起随风舞蹈?这种感受是很难达到的,而且也不是靠字面解释就可以获得的。此时,教师播放了一段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神地看着图画。而教师也似乎在看着一池真的荷花一样,轻轻地说:“……翩翩起舞了……”,并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老师表演动作。之后教师就趁机而问:“你们仿佛看到些什么?”(生1:我觉得荷花变活了;生2: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长高了;生3:我自己也不由自主摇摆起来……)“课文中‘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美。现在让我们配乐朗读课文,要把荷花的美读出来。”之后再打开录音机配乐朗读,并表演“翩翩起舞”的动作。学生在听音乐时感觉着音乐的美,辅以动作表演,感知强度增加。此情此境,促使儿童大脑获得了相关情境的沟通,对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中原来似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见可闻了,读起来也就特别有感情。

再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后,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置身在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香炉峰上的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缭绕的仙境中。”在让学生边看壮观的瀑布边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上挥舞的银纱,美极了。”在将想象结果表达外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二、想象表达策略的设计

1。想象表达的方式

(1)在形象刺激下想象表达

言语表达总是源于一定的情境形象刺激。多媒体依靠其独有的视听技术在提供形象刺激、促进想象表达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和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

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一般都没有真正见过火烧云这一实际情况,课上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先通过动画演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不同形、色的火烧云,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和作者观察的仔细、描绘的细腻。后来又出示大量的火烧云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然后模仿课文说话。

又如《秦兵马俑》这篇课文重点描述了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兵马俑的特点,在讲到每一种类型时,教师都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在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直观的画面,真真切切地体味到了将军俑的“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的“威武凝重”、骑兵俑的“勇猛善战”、车兵俑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等鲜明特点。在讲到兵马俑制作精湛、每一件都堪称为精巧的艺术珍品时,教师用四张图片配合书上的四段不同神态描写,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珍品的精美。至此,在情感催化下,学生跨越了时光的界限,仿佛来到了呐喊的古战场,看到了秦国强大的军队,感受到了兵马俑身上迸发出来的**和豪迈。学生尽情地徜徉于秦兵马俑中,穿梭于古今时空,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教师再出示一组神态迥异的秦兵马俑图片,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在体悟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一股对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热情,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除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例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时,学完课文后进行仿写训练《我爱故乡的桃树》。教师将屏幕上显示的杨梅树变成桃树,显示风吹叶子的动景,枝干、花变果实的过程及果实颜色、形状,果农在秋天摘桃的繁忙景象等。让学生根据他们所观察到的,各尽所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这样便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对比感观,学生从图、文中找到读写的结合点,很快提高了自己的阅读、作文能力。

再如在利用《可爱的草塘》课件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要将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结合有关“春天”的录像,设计制作课件进行当堂练习。要求学生以《可爱的春天》为题进行写作训练。由于学生已经在《可爱的草塘》中感知到写景的经验,再加上图文的引导,现在再利用移花接木之术,学生很快就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2)在角色扮演中想象表达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探讨其内心世界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角色互换、剧本表演、镜像法、比较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作用参与课堂,使其进入角色,体味角色所带来的情感,并在表达中实现移情共鸣。教师可借助于多媒体,创造一定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想象表达。

例如,《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高昂地赞颂了秦兵马俑以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创造力,在同学们充满**的朗读后,教师运用媒体出示了国内外杰出人物对兵马俑的由衷赞叹:

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几乎是拥抱着一尊站着的秦俑,激动万分地说:“秦兵马俑的发现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我的祖上也是中国人,也有我的一份”。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美国女记者奥德丽·托平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稿:“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眼泪……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斗与荣耀的中国历史。而我们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

激动品味着名人的感慨,学生的情感不断升华,迫切需要倾吐自己的心声,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抒情:

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面对壮观的兵马俑,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