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多媒体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第二节 音乐燃情 调动情绪的策略(第2页)

第二节 音乐燃情 调动情绪的策略(第2页)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出家门

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诵读声未落,“花,轻轻地绽放……”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不知不觉间轻轻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课在《懂你》的歌声里终止,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

此课在强手如云的比赛中力拔头筹。《懂你》这首歌曲本身就十分感人,用在这堂课收尾,似乎更增添了感染力,原因何在?试想,在歌声响起前,师生已共同营造了一个有关母爱的心理效应场,这个效应场里有师生共同挖掘营造的思想深度和心理高度,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聆听这首歌颂母爱的歌,心理感应自然不同,这就像电影插曲和MTV往往比一支单纯的歌更能打动听众是一个道理,这也和在一种心境下忽然发现一支熟悉的歌曲原来如此感人是一个道理。这种前摄影响,使得母爱这块情感的海绵吸取了歌声中的艺术水分,更加滋润丰盈起来,这时,歌声成了授课内容的延展,成了授课内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阐释,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和授课方式,又增加了课堂分量和艺术的张力。

2。教学活动的开展

运用音乐燃情策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以下环节设计教学活动,即语言铺垫,音乐燃情,品味体验,情感抒发,总结提升。如图6-1所示:

图6-1音乐燃情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语言铺垫:教师对涉及学生情感体验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主要目的是扫清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

(2)音乐燃情:播放音乐,辅以教师的语言引导,调动学生的情绪。

(3)品味体验:在音乐环境的刺激下,让学生品味教学内容所赋予的情感,增强体验。

(4)情感抒发:学生通过说、唱、写等多种方式将体会到的情感进行抒发表达。

(5)总结提升: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抒发进行总结评价,对于没有得到的结论予以补充,对于有误的结论予以修正,并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七子之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创境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学生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教师补充。

教师: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纪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2。了解背景,点燃**

(1)伴着《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教师播放背景知识课件。

(2)教师: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为更好地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3。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播放背景音乐,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4。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展开朗读比赛。播放《七子之歌——澳门》乐曲,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3)学唱《七子之歌——澳门》。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启迪思想。)

本课注重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品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受与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音乐,使教学变得“有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诚然,我们的课堂,不是舞台,不是音乐厅,不能把舞台艺术、音乐作品硬搬进课堂。艺术与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两者却是相通的。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应该探究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地、乐于参与的活动,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