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学改革中的教师观念冲突及境遇分析 > 第一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页)

第一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页)

我们对幼儿教师的社会资本可利用性与自我认同总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5-5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社会资源可利用性上与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总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5-5幼儿教师社会资本的可利用性的认同与总体自我认同的相关分析

关于社会资本理论,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皮埃尔·布迪厄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场域”和“资本”的概念,他把资本划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科尔曼从社会结构的意义上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便于行动者的、藏于社会结构中的资源”[3]。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4]。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资本的定义涉及社会资源、个体获取资源的能力和社会互动中的人际关系等要素,在考量社会资本时可以考察结构性嵌入的社会资本和关系性嵌入的社会资本。在本研究中,我们从关系型嵌入的社会资本着手,将幼儿教师的社会资本界定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一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职业特性而从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中获取利益的一种资源,即一个人能从这些关系中获取的资源越多,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个人资源非常有限,更多的资源是教师个体通过社会关系来获取的,这些资源包括物质财富(如住房、金钱等),也包括象征财富(如职称、声望等)。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系统中主要面临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但是,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真正可用的却不多,调查显示,79。7%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的人际圈太窄,在社会上求人办事难”,虽然他们会赞同“家长是一种重要的人脉资源”,但调查结果显示,40。3%的幼儿教师不赞同将幼儿家长作为自己的人脉资源,76。8%的幼儿教师认为利用师幼关系办事不正常,可见幼儿教师有自己的一种职业道德底线,如果利用幼儿、幼儿家长办事会触碰到一种职业道德底线,而教师自己的良心是评判有没有触及这一底线的工具。正如西塞罗所说:“对于道德实践而言,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5]

不同的联系对象蕴含的社会资源性质不一样,不同的社会联结会导致不同的有价值的社会资源的获取。这就是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社会资本占有不同的区别,大学教师、学者、教授面对的是即将走向社会或已经走进社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利用办事是正常的一种人际关系;而幼儿教师面对的却是幼儿,如果利用幼儿或者幼儿家长办事无形中会给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抹上“色彩”标签,会触及职业伦理问题,同时社会公众也无形中赋予了幼儿教师比大学教师更多的外部伦理应有的规范和法则。从社会资源获取角度讨论,幼儿教师获取的象征财富,如职业声望,也不如中小学、大学教师的职业声望高,因为中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社会对教师认可存在一种误区,即教学水平好、学生考好成绩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但幼儿园教师相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的认可却不能通过教学成绩来得以表现,幼儿教师的价值常常隐藏在幼儿成长之中,这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具有迟效性,因此,幼儿教师的价值常常被社会所忽略,导致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不重视,进而幼儿教师的职业声望不如同行业不同年级的教师职业声望高,于是,69。2%的幼儿教师“感觉人们对幼儿教师不太尊重”。

3。时间自主权的缺失削弱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我们对幼儿教师的时间自主权与自我认同总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5-6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时间自主权缺失与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总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从问卷中探寻幼儿教师在时间方面的现状,发现幼儿教师存在时间困境问题,即时间自主权的缺失,根据表5-6所示,这种缺失削弱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表5-6时间自主权与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的相关性分析

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来工作,但现存状况是,有限的精力实在无法完成超额的、杂乱的工作,幼儿教师出现了“倦怠”的状况。在我们的调查中,81。5%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中我经常感觉很疲惫”,82。7%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中我经常感觉没有自己的时间”。

“幼儿园工作真的很辛苦,因为学龄前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孩子的事忙,教学的事忙,班里的事情每一项都必须亲力亲为。”

“幼儿教师工作量比较大,事情烦琐,有时候感到身心疲惫。”

“经常感觉到没有自己的时间,工作密度大。”

“忙、杂、乱”的工作状态让幼儿教师失去了对时间的主宰权,疲惫过后,幼儿教师感受更多的是空虚。

在幼儿园时间分配上,许多幼儿教师反应很强烈,47。4%的幼儿教师认为“寒暑假我经常不得不参加培训”,85%的幼儿教师认为“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如图5-4所示)。他们普遍的反应是:

“寒暑假还要参加培训,体力上辛苦,劳动强度大,上级检查频繁,影响正常教育秩序,增加额外不必要的工作。”

“工作比较累,家人不理解,工作中应付的检查比较多。”

“现在幼儿园往往为了应付检查而忽视对幼儿的教育,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幼儿出发,才能为祖国的未来打下基础,希望领导重视幼儿未来的发展”。

这些所谓评比检查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时间分配,他们顾不上照顾幼儿,他们认为工作中最有价值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每天生活的重心只是落在了检查、评比、培训上,这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产生了质疑。

图5-4幼儿教师的时间分配状况

这是从宏观上来说教师的时间分配,如果从微观层面上看,具体到幼儿教师一天的时间分配情况,我们发现,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被大量的大小会议、文案工作、班内杂活、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分割占据着,有限的时间精力与无限的工作事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也因此变得身心疲惫,使得教师对自身的存在价值产生质疑。胡福贞在其研究中还发现,“很多教师反映,自己日常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时间被浪费在过多的杂事上,进一步调查显示,在这些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每天约有34的时间被用在‘常规工作’,剩下不到14的时间才真正用于‘教师与幼儿间真正的密切接触和互动’。”[6]

本研究调查显示,促进幼儿教师当初选择这个职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和孩子在一起非常快乐,看着孩子成长心里充满幸福感”,但而今幼儿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动机——和孩子在一起,却被那些所谓“常规工作”无情剥夺。这些缺乏专业性的无意义工作花费了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师没有自主支配时间的权利,影响了教师的专业角色定位和自我职业成就感,也进一步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在幼儿园中,凡是与幼儿、幼儿园有关的事情都似乎也跟老师有关联,甚至可怕的是,这一工作与教师的日常生活没有界限,彼此之间仅仅交织,这也就是“教师工作的无边界性”,佐藤学认为“特别是当家庭与社区的教育功能衰退、儿童生活中危机现象的扩大,这种无边界性就更加肆无忌惮……它带来了教师日常生活的繁杂、教职专业的空洞化和职业认同的危机”[7]。

4。紧张的家园关系削弱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现在的幼儿教师越来越不好做了”,在我们的调查中,这是幼儿教师普遍反映比较多的一句话,为什么幼儿教师越来越不好做了呢?我们将幼儿教师反馈的信息进行编码,最后发现最影响幼儿教师的就是家长这一层面,即家长的非理性参与、护短和要求过高等。许多老师在问卷中反映:

“我内心一直很担惊受怕,每天神经紧绷,就怕孩子出问题。”

“有时面对个别事多挑剔的家长的时候感觉到很头疼无奈。”

“提心吊胆,孩子安全,出力不讨好。”

“有时候担心幼儿出现安全事故,不得不放弃许多利于幼儿成长和健康的活动。有时家长的过度保护与护短给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被动局面。”

胡福贞在他的访谈研究中记录了一位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的幼儿老师说的话:“你别看我整天精神抖擞、满脸笑容的样子,实际上我神经衰弱好几年了。我经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是哪个孩子出了问题,也经常做噩梦吓醒过来,成天紧绷着神经,甚至下班坐在公交车上还老拼命地想今天还忘了什么没跟孩子交代的,是不是孩子都被接完了。这根弦就始终紧绷着,总有一天会断的,我觉得我们幼儿园老师真的太辛苦了。”另一位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的老师说:“幼儿教育是人命关天的工作,十几年来,尽管我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你看,我现在40岁不到,就全身是病,尽管我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真心爱着孩子,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生病的时候,或是看着越来越高的孩子,我就会问自己,到底还能坚持多久?”[8]

近年来频发的幼儿园安全事故让幼儿教师对待幼儿安全问题如履薄冰,有的幼儿园甚至基于幼儿安全考虑而取消自由活动。因为有些家长就像市场上的顾客、消费者,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家庭私利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只要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就去找园领导告状,扇教师耳光。家长的这种非理性参与让很多教师陷入“无助”之中——害怕孩子丢失、害怕孩子出现意外、害怕家长告状、害怕家长不认可,在这种无助中生存,加深了教师的绝望感和被抛弃感,甚至也成了那些想要选择幼教职业的人放弃这个职业的原因。有研究显示,教师在很多时候总是扮演“替罪羊”的角色,他们“在教育失败时遭受责骂,在取得成功时却得不到任何肯定与奖励”[9]已成为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5。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感促进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胡福贞认为:“职业是当代社会成员自我认同感的重要成分和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个性、完成任务和维持生活的连续性活动。”任何人都对自身的职业价值有某种期待,而不同职业也以各种回报满足着从业者的实际需要。[10]一些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肯定了自身职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并将其作为自我成就感、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那些以教为乐的教师将自身职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视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而这些内在价值在我们问卷的主观题部分也有所显示: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感到幸福快乐,因为幼儿的天真、可爱、活泼、调皮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会尽自己所能,为幼儿铺设一道阳光旅途,让幼儿在园里也能看到苍翠绿洲。”

“我从事幼教工作以来,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我认为幼教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小学和幼儿园这两个工作之间让我选择,我会非常肯定地选择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我越来越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

“教师是一份有收获、但也有付出的职业,付出是短暂辛苦的,但收获是无限快乐的。”

这些真挚的话语表现了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对本职业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幼儿教师对这一职业本身所拥有的价值的一种赞同,幼儿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与价值体认促进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调查显示:82。1%的幼儿教师认为“当幼儿教师非常有意义”,同时,64。7%的幼儿教师不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中小学教师那么重要”。可见,幼儿教师对自身的职业持肯定的态度,幼儿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塑造健全人的时期,幼儿教师也承担了重要的职责,他们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幼儿知识,更要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性格,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带给他们很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自豪感、使命感,看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成就感,以及该职业促进了他们自身成长的价值感。这一切积极的因素让他们觉得当幼儿教师非常有意义(见图5-5、图5-6)。

图5-5幼儿教师对职业的认同百分比

图5-6幼儿教师职业主观重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是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的,在很多教师看来,教师职业本身不仅意味着崇高的奉献、艰苦的付出,同时也意味着丰硕的收获、精神的满足。该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是幼儿教师从事此职业的动力,因为他们能从这一职业中发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德国教育家诺尔(Nohl,1970)所说的,“教育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它在它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11]我们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职业不只是谋生的工具,它让教师在这一职业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