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专业发展机会和收获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后现代专业主义提出了“内在发展”思想:“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作为个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12]教师的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对自我实现的一种价值追求,对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来说,每一阶段的专业发展都对应着过去与未来,相应的每一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着教师的自我认同。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幼儿教师认为“园领导很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变革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将教师作为一个“保姆”的角色看待,而是将其看成一个“专业人”来培养。园领导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提高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看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影响了他们的自我认同。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认同度都很高,下面一段话就深刻地反映了这一事实。
“我感觉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专业培训让我认识到事业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国家能推广幼教方面的知识给老百姓,使他们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培养专业的幼儿教师,使我们的幼教事业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自身成长,专业化加强,做教师很幸福。”
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幼儿教师非常愿意参加培训,他们认为参加培训对他们有实质性的影响,如表5-7所示。
表5-7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题百分比
在教育变革背景下,各种变革对教师提出各种新的要求,这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部分,有其特殊性,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幼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求。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认同可以被理解为教师依据其专业实践或专业活动所形成的反思性自我,它既反映了教师内在的动力系统,也表明了其内在的专业发展的路径。”[13]反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我认同的一个动力,在专业发展中幼儿教师可以实现专业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诉求。
四、建议
教师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象形式,它是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影响着教师对具体工作条件和要求的感受方式,还会影响着教师的行动方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几点因素,因此,针对削弱和促进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我们从幼儿教师现今实际的状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社会固有观念,增加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
随着教师从“职业”到“专业”的演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当下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的认识和角色定位还存在偏差,许多人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合时宜的观念与想法,[14]这使得幼儿园教师不能享受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地位、声望和工资待遇。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低、社会声望低等现状是制约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因此,转变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的刻板印象,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我国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1。3%,这也直接造成了幼儿教师经济待遇差。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学前教育的力度,在民众中宣传学前教育理念,将学前教师的权益保障落到实处;改革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福利待遇等。
(二)优化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管理的核心是人,幼儿教师作为生活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有需要、渴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人。因此,注重幼儿教师现在的工作状态,在科学、有序管理的前提下,要确立正确的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念。要倡导幼儿教师自由发展,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空间,引导教师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到合理优化幼儿园的管理,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自主权,这个自主权包括教学自主权和时间自主权。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最希望和孩子在一起,她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满足、快乐,但是各种各样的评比、检查让幼儿教师觉得“很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教学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但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们缺乏教学自主选择权,每天就像一个“转动的陀螺”,围着“无意义的”工作而忙碌,而园领导、孩子、制度等是持鞭人,他们一看“陀螺”即将停下来,就会用“鞭子”**“陀螺”保持其继续转动。在工作中,幼儿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这使教师感觉到这个职业带给自己更多的感受是“累”,他们找不到当初从“职业外面”看待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时那种“新鲜、兴奋、憧憬”的感觉,在“职业中”逐渐感受到“与理想目标存在差距”,对职业坚守的信念也开始动摇。
同时,时间自主权的匮乏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困境,时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它只能被消费而无法蓄积,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本身,而是面对时间而进行的“管理者的管理”,通过对时间的规划来引导个人或组织的未来行为。在工作中能够真正支配时间的是幼儿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专门著有《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他认为,教师的时间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设计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怎么安排的……这里最主要的是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15]。因此,幼儿园应该合理优化管理,实行人性化管理,教师也应加强对时间进行管理的意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分配,理清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运用目标设置和设定最后期限等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效与家长沟通,使家长理性参与教育
家长的非理性参与造成了教师工作的困扰,在幼儿教师反映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家长面前没有权威可言。家长的非理性参与主要包括当面对自家孩子在幼儿园出现身体伤害时、面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即教师“专业”与家长“经验”之争),那么,如何解决家长的非理性参与问题呢?安迪·哈格里夫斯说:“教师需要恪守基本的职业精神,在获得家长信任的同时赢得自我的职业尊严,从而在教育领域与家长形成更为开放、更为互动性和全面的相互学习关系。”[16]幼儿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是有不少共同之处的,比如他们都希望情况朝符合孩子最高利益方向发展。但事实上,家长和教师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不信任甚至敌对的状态,尽管双方都为孩子着想,但是双方差异如此之大,导致冲突根本无法避免。家长和教师似乎天生就是敌人,一方的存在注定是为了让另一方不愉快”[17]。面对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生活,教师和家长都在面临着如何有效合作的挑战,这种合作的形成并不是单方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开放、互动、全面理解、和谐的新型关系。
(四)教师要有自我建构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的自我认同。幼儿教师本身就有要促进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园领导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更加促进了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渴望。因此,重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建构。提高教师的质量,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从教师这门职业出发,尊重教师职业的特点,从整体上对教师职业加以审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教师从事的职业活动不只是为养家糊口,它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师职业应该是一个充满职业魅力的并且充分体现和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职业,在职业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体现、提升教师生命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教师自我认同的建构有赖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叶澜认为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依赖于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追求。[18]因此,教师自身要不断地体味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生存状态,形成一个清晰的专业自我认同,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建构发展的自我。
[1][美]埃托奥·布里奇斯。女性心理学[M]。苏彦捷,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6。
[2]王海英。“嵌入性秩序”——幼儿教师劳动价值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93期):40。
[3]Jamesan。FoundationofSobridge:TheBelknapoPressofHarvardUy,1994:307。
[4][美]林南。社会资源与社会流动:一种地位获得的结构理论[C]。∥社会学论文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169。
[5][古罗马]西塞罗。论辩集[M]。转引自檀传宝。教师伦理学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0。
[6]胡福贞。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4。
[7][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2。
[8]胡福贞。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9]Farber,B。A。Edu:StressandBurnoutiea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91。
[10]胡福贞。幼儿教师自我评价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11][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与科普研究所,译。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532-541。
[13]孙二军。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自我认同[J]。教育探索,2009(11)。
[14]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15][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16][美]安迪·哈格里夫斯。教师与家长:敌人还是朋友?[J]。教育展望(中文版),2001,66(2):59-70。
[17]WallerW。TheSociologyofTeaewYork:Wiley,1932。
[18]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