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自我调节能力 > 第一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页)

第一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页)

第一节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来看,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却很薄弱,幼儿教师不同于教师职业群体中的其他层级教师,不论是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资本可利用性,抑或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专业发展机会,都与其他层级的教师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对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有什么影响呢?同时,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结构的不断重组,分工的不断细化,幼儿教师的生活被一切不确定性的关系所包围,他们现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不断被颠覆,她们需要不断重新审视、评估和革新所有的事物。今天的教师,作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世界中的人,在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盛行的环境中,他们在自己“教师”身份的肯定与否定中徘徊,在归属感的淡化中,在权威的不断消逝、身份感的不断模糊中,深陷于“我究竟是谁”的追问,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感的缺失成为当代教师所遇到的社会性问题。

因此,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师自我认同反映的是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是其主体性与生命意义的集合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有利于教师在变革教育中更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反之,教师自我认同的缺失却不利于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Palmer(1998)认为,教学的本质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而是教师在何种程度上将自我认同融入教学当中。教育同其他的人类活动一样,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如果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缺失,那么她就不能从“良心”上更好地从事教学,会对本职工作产生质疑,对自身产生质疑,挑战了教师的本体性安全,教师的自我内在同一性受到破坏,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也不断丧失,从而导致了教师的存在性焦虑,最终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人员外流等不利影响。

通过对国内外教师认同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研究应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为主,但多侧重于对教师的身份认同、职业专业认同、角色认同的研究,对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结合教育变革的大背景对幼儿教师自我认同进行探讨的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本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运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眼于现实社会中的教师的自我认同状态,对于教师真实的心理世界,给予真诚的本体性关注,探析在教育变革时期,出现教师自我迷失现象、削弱和促进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以期能够进一步丰富、充实目前的幼儿教师认同研究理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培训及管理的提升,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变革教育中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现状,然后根据教师自我认同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框架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变革教育背景下,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内在影响幼儿教师的因素和外在影响幼儿教师的因素,内在影响幼儿教师的因素主要有幼儿教师对职业的内在价值感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与收获;外在影响幼儿教师的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社会资本可利用性、幼儿园管理、家长非理性参与导致紧张家园关系等方面。

本研究将问卷内容编制成了50个题项,每个题项的答案分5个水平,每个水平相应得分1~5分,使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二)研究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因素分析,采用描述、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以及统计频率等方法,因为问卷采用likerte五分计分法,即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进行计分,因此,这50道题的中间分值为150分,超过150分的则表明该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高,反之,低于150分的则表明该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低。在该研究中,研究者从反馈结果中找出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研究随机选取在某师范大学参加各期“国培计划”的幼儿教师,集中发放问卷,当场进行问卷作答并回收,共发放问卷280份,剔除无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240份,回收率为85。7%(见表5-1)。

表5-1被试基本信息

续表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整体自我认同度比较高,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找出了变革教育中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并将其以脉络图的形式在下面呈现出来,以下我们分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即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总体水平和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分析。

(一)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总体水平

问卷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自我认同度总分显示:低于150分的有46人,等于并大于150分的有164人。但是,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度存在很大的差距,最低分为110分,最高分为213分(见图5-1)。

图5-1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总得分情况

我们进一步将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总分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定位到原问卷中,发现最高分与最低分在基本信息部分有四个方面不同,即职称、教龄、学历、工资,自我认同最低分的幼儿教师在这四个方面都劣于最高分者(见表5-2)。

表5-2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及其各因素总体水平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见表5-2)可知,在最高分为5分的计分标准下,总体来看,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认同程度一般较高,在各子因素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职业价值感维度的均值比较高。而在社会资本占有、经济收入、时间自主性等维度上均值相对比较低。(问卷中有些维度并没有在表中一一列举)

(二)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发现,变革教育背景下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内在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因素和外在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因素。我们在此以图5-2来说明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因素。

图5-2幼儿教师自我认同影响因素脉络图示

1。经济收入低是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

经济收入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分层标准的三方面之一,但从全国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来看,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不容乐观,工资水平有极大差异且收入低。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幼儿教师工资收入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现出幼儿教师低薪这一总体性的低落状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幼儿教师普遍对自己的收入不满,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调查结果的数据很“触目惊心”:90。9%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收入偏低”,63。7%的幼儿教师“经常因囊中羞涩而推掉社会交往”,而下面的描述更加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教师经济收入低的现状。

“疲惫,心累,职业幸福感没有提升,主要原因是待遇太低”;“工资较低,对家庭有严重影响,想好好奉献,却独增伤感”;“园利润很高,教师待遇很低,我非常热爱教师事业,但一年7600元的工资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事业”;“工资太低,幼儿教师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连最基本的三险都没有”。

调查中显示,幼儿教师的月工资在2000~3000元水平上的比重较大,其次是1000~2000元工资水平(见图5-3)。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幼儿教师的工资差异主要体现在职称、教龄、学校所在地上,即高职称、教龄时间长、公立幼儿园的经济收入比低职称、教龄短、私立幼儿园的经济收入高。

图5-3幼儿教师的月工资收入情况

经济收入低是幼儿教师当前反映最强烈的一个方面,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自己现实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尽管我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平均工资不得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幼儿教师的工资仍然得不到提高。在教师群体中,幼儿教师的工资与中小学教师、高中教师、大学教师的工资仍有显著差距,这些鲜明的对比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以及对自身价值的现实评价。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从表5-3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影响了幼儿教师对工作的**,工资高的教师对工作充满了**,而工资低的教师则与之相反。

表5-3工作**满意度上月收入对其影响的方差分析

同时,工资收入也对幼儿教师在认识自己职业上有显著差异,工资高的教师会认为幼儿教师职业重要,而工资低的教师则不认为这个职业重要(如表5-4所示)。埃托奥·布里奇斯认为,高薪水、高学历的女性努力工作的愿望非常强烈,“与那些低学历、低收入的女性相比更可能将工作看作是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业,并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多心理上的奖赏体验”[1]。

表5-4幼儿教师认为职业重要性上月收入对其影响的方差分析

王海英在其研究中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她认为,作为经济主体的幼儿教师必然“嵌入”地生存于特定的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中。[2]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自利动机的社会人,当教师的劳动与付出不成正比时,她会采取两种行动:其一是从其他途径获得收入补偿,这也是现今社会出现幼儿兴趣班、收家长红包、教师身兼数职、家教等社会现象的一个原因;其二是采取消极怠工、不积极主动的方式来减少工作投入,如上班时间“侃大山”、不照顾幼儿等现象。

在幼儿教师看来,工资收入低折射出来的是教师的价值问题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问题,工资收入低让幼儿教师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保姆”“看孩子的”等角色,且工资收入低使幼儿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大大降低,产生一种价值失落感,而这种持续的工资低的状态导致教师的职业信仰、自我认同产生了危机,威胁了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

2。社会资本的可利用性影响了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