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自我调节能力 > 第二节 实习受挫事件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第3页)

第二节 实习受挫事件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研究(第3页)

读不懂你生气的面庞

现在的我

看到的是另一个从未见过的你的模样

曾经我只知你早出晚归

却不曾想到你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一同奔忙

曾经我只知你苛求严格

却不曾想到你谨慎细心地把每个字都批阅成行

曾经我只知你出口成章

却不曾想到你准备资料的工作如此烦琐和浩茫

如今的我变成曾经的你

才懂你的曾经和现状

我懂你的梦想

我懂你的责任和目光

我懂你的付出、期盼和心地善良

这种对教师职业现实性的“读懂”,这种对于未来所承担的责任和所扮演的角色的“读懂”,都是顶岗实习带给学生的巨大收获,是只能从现实体验中沉淀的思想的成熟和升华。

3。有力地推进了师范生的职业社会化

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的受挫体验是在复杂的因素和关系中发生的,而受挫体验本身所引发的体验和反思又是深刻的,实习生会在此过程中对于事件背后的人和事,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我和他都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反思。这种反思往往脱离了课堂学习中反思的封闭性和单一性,而是在一种开放性、复杂性、多元性的社会情境中展开的。这种反思会令实习生对于教师职业的社会性有更真实和全面的认知和体验,与此同时,会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一个胜任的角色上去思考如何更好地扮演此角色,从而在此过程中完成重要的专业成长和职业社会化成长。例如,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校经常采用“叫家长”的方式。一些实习生按照学校的惯例叫家长,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由于语言表达的分寸等问题而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备感受挫。但是这样的受挫经历却让实习生产生深刻的反思。这种对于复杂关系的处理是在大学校园里难以预料和接触到的。通过这样的受挫经历和反思,一些实习生会意识到,“当老师真不容易,除了上好课,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与家长的关系。”而有的实习生则会反思“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叫家长。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反感。家长的介入会使师生之间的问题和关系变得复杂,还不如找一些更直接但是更巧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这样的思考,无疑体现着学生在社会化方面的成熟和成长。

六、对师范生受挫事件影响的指导干预策略

受挫事件对于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意味着什么?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确定性的,受挫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的性质,取决于师范生自己以及实习指导系统如何面对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态度和方式不同,事件最终产生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对实习过程的观察和对实习生的自我描述可以发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促使受挫事件发挥积极的专业成长价值。

(一)指导反思性学习,提升关键事件的专业成长价值,维护职业认同

受挫事件发生之后,实习生的个体反应差别很大。面对同样类型的受挫事件,有的实习生的反应是情绪性的发泄或者对抗,而有的实习生则会进行理性的自我反思,使事件的专业成长价值得到提升。为此,就需要指导实习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创造反思的条件,及时与同伴或者同事分享事件体验和反思,这些都会促进事件影响从情感体验向理性认知的转变,使受挫事件不会成为建立职业认同的烦扰因素,而是成为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实习生主要通过顶岗日志、实习博客、阶段性的实习总结等方式进行自发的反思。然而这种未经组织和指导的反思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一种自觉的意识和正确的方法。就自觉意识方面而言,因为对于日志和博客内容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有的实习生就会更多进行反思,而有的实习生则只是现象描述而缺乏理性反思,或者只是情感宣泄而没有思想的挖掘;就方法而言,因为对作为专业成长方式的教育反思缺乏认知,对于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如何进行反思,实习生都没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大多数反思都是片段性和表面性的,没有走向系统和深入。因此,为了使受挫事件成为推动实习生专业成长的契机,就需要对实习生的反思进行专业性的指导,首先确立其进行教育反思的自觉并逐步形成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方法的跟进指导,这样就会提升反思的价值,提升整个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成长的价值。正如一个优秀实习生在日志中写到的,“我们要把自己的实习经历变成经验,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从一个普通的实习老师变为一个优秀教师!”而她自己从管不住学生,到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正是实现了一种成长和转变,甚至对于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两个问题之间的时间长短问题她都进行了反思,而这正体现了优秀教师成长中的典型特征。

我发现,两个问题之间的空余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要在适当的时间把这两个问题衔接起来。如果中间留的时间太短,讲完一个问题紧接着讲下一个问题,学生会接受不了;如果时间太长,学生就会乱了。一般情况下,讲完一个问题之后,会有一小段特别安静的时间,就可以开讲第二个问题了,这样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提供专业跟进指导,实现观念澄清和正确观念的建立,深化职业认同

在大学课堂里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师范生建立起来的教育观念都是单一线性的,他们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明确地知道“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但是,进入真实的教育现场之后,他们却屡屡受挫,原有的观念不断受到冲击甚至被颠覆。究竟是谁错了?是大学老师教的教育理论错了,还是现实错了?为什么他们按照老师告诉他们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做却行不通,他们按照错误的方法去做,反而在现实中有效呢?现实中的复杂体验令实习生充满困惑,这种混乱无疑会削弱他们的职业认同。为此,就需要伴随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专业跟进指导,尤其是在顶岗实习的前期和中期,这种专业跟进指导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种专业跟进指导的起点不是大学教师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一线教师的教育经验,而是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面对的困惑以及受到的挫折,是他们遇到的观念冲击和正在受困其中的观念混乱。以实习生的实习体验为跟进指导的起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澄清教育观念,同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进而深化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例如,对于师生关系中的受挫,很多实习生会认为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师生平等,要做学生的朋友,那为什么这种关系处下来的结果却是管不住学生,不但朋友做不成,连师生关系都难以为继了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困惑,就是师范生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师生关系除了平等还要注意教师的权威,即使是朋友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朋友,而是建立在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情谊,师生关系中教育地位的不平等,权威意义上的不平等,权威保持所必需的距离的存在,都是需要实习生完整理解的。因此,如果能够及时跟进指导师范生对于师生关系的理解,那么,师生关系中的受挫事件就会减少,师生就能够更好地扮演教师角色,处理师生关系,从而更多体会职业的成就和幸福,从而使职业认同得到深化。

(三)建立实习共同体,形成支持系统,稳固职业认同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在很多时候是在独自面对受挫事件。而独自面对往往会情绪性地将负面体验放大,或者任由受挫事件主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负面影响的时间持续较长。这些情况无疑都会对师范生的职业体验和职业认同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就需要改变目前的实习状态,在实习生中建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实习共同体,让共同体在受挫体验的转化和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美国学者费思勒通过研究指出,对于职初期的教师而言,“积极地、支持性的组织环境比不信任的或孤立的氛围更有助于新教师的调整和适应。”[6]而实习共同体的建立,正是在构造这样的组织环境。通过建立由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生共同组成的共同体,可以建立起专业和社会支持系统,在共同分享实习生受挫体验和情绪的过程中实现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支持,与此同时,还可以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实习生正确面对受挫事件,同时有效解决教学和课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等。因此,实习共同体可以作为强有力的支持系统稳定实习生的实习情绪,提升实习生的实习能力,进而稳固其职业认同。例如,对于课堂管理受挫事件,可以在共同体中共同分享体验,共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实习生在共同体中收获的不仅是情绪情感的有效疏解,同时还会获得方法和策略,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成长和提升。

总之,受挫事件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并非是一种固定的状态,一定是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其影响的性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复杂影响。但是,最重要的是需要对实习师范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组织策略,从而使受挫事件的积极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师范生开启职业生涯、确立职业认同的有力推动因素,也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提升教师教育的效果和价值。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89。

[2]TheSocializationprocessofBeginningTeachers[J]。JounralofTeacherEduay-Junel,1999,vol。50。No。3。

[3]刘莹莹。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4]SikesP。,etal。TeaeherCareers:duities,Leress,1985。

[5]PeterWoods。CrititsinTeadLearning。LondonandWashington,D。C。:TheFalmerPress。1993:1-15。

[6]RalphFessler,Judith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M]。董丽敏,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