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教师将自我的教育观念转变 > 第二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影响因素分析(第1页)

第二节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影响因素分析(第1页)

第二节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是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而在教育变革中,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关系着教育改革的质量和顺利进行,而幼儿教师的自我认同是影响教师主体能动性发挥的重要条件,分析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因素对当前教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认同是一个人对“我是谁”的稳定的、一致的感受。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历程。社会学观点认为,自我认同是指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身以及对自身同周围世界关系的独特感觉,它强调对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的确认。根据安东尼·吉登斯的观点,“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是指个体根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的理解到的自我[1]。这意味着“自我认同”承认个人经历,并参照这样的个人经历进行自我反思,从而理解到自我。拥有合理、稳定的自我认同感的个人,会感受到反思性地掌握其个人经历的连续性,并且能在某种意义上与他人沟通理想的自我,可以说,它是自我认同的核心部分,因为它塑造了使“自我认同”的叙事得以控制理想抱负的表达渠道[2]。简而言之,自我认同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最终寻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基于以上理解,幼儿教师自我认同指幼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职业,对自身的职业生活和发展等进行的深层追问、理解和定位,并最终追求自我价值在教师职业中得以实现的过程。

二、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结构分析

自我也可以称之为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干预和体验。

斯皮尔金认为,“自我”既是自我意识的载体,又是自我意识的要素[3]。心理学家们或者认为“自我”是个人的内在核心,或者认为“自我”是个人的自觉因素,或者认为“自我”是个人自我意识的凝聚,即人对自身的观念系统。科恩认为:“‘自我’体现着个人先前掌握的道德原则和其他原则,面具体现着现实社会环境迫使个人适应的要求。但是,面具之比‘自我’强大不仅是因为它包括着某些社会绝对命令。这些社会绝对命令也无形地存在于‘自我’。”[4]根据科恩所说的“自我”与“面具”的关系,我们发现,“个人先前掌握的道德原则和其他原则”的“自我”由于自我意识和观念的存在和参与,体现出了“自我”的个体性;而“面具”体现着社会对个人的要求,具有社会性,并存在于“自我”之中。“面具”所包含的“社会绝对命令”之所以无形地存在于自我,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在社会中生活,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大众的观念和意识的影响,于是看似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要求会逐渐内化为个体对自我的要求和期待。所以,“自我”既包括“个人先前掌握的道德原则和其他原则”,也包括“现实社会环境迫使个人适应的要求”,也就是“自我”具有社会性。

乔纳森·布朗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以及愿望,都是精神自我的组成部分。简言之,精神自我指的是我们所感知到的内部心理品质,它代表了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主观体验——我们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感受。”[5]乔纳森认为的“精神自我”也就是本书所理解的个体自我,它是指个体感知到的自身内部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形成对自身的看法和认识,它体现了个体与自己内心的关系,具有主观性和个体性。而本书所理解的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在社会和集体情境中形成对自身的要求和期待,并不断寻求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个人自我和社会自我是构成自我的两个重要方面。

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是指幼儿教师以个体自我作为自我认同的主体而进行的认同,具体指幼儿教师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活中自身心理体验和感受(对自身感知到的能力、态度、情绪、兴趣、动机、意见、特质等方面)的不断反思,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并不断追求个体自我价值的完善及实现的过程。由于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体现着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所以它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幼儿教师社会自我认同是指幼儿教师以社会自我作为自我认同的主体而进行的认同,具体指幼儿教师在社会和集体情境中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追求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善与实现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在职业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教师就是要成为别人眼中所期待的教师形象(或角色),是强调作为“教师”的人,而不是作为“人”的教师[6]。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放弃自身对教师职业的内在认知与体验而去迎合社会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就出现了个体自我的不断削弱和社会自我的不断加强。个体自我体现教师的个体性与自主性,社会自我则体现了教师的社会性和集体性。

在实地研究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幼儿教师对有关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总是积极的,其中,提到“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幼儿老师达到90%,提到“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很有成就感”的幼儿老师占到83%,还有许多幼儿教师感到了幼儿教师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也是因为这些教师每天面对的是这样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幼儿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心里的体验和感受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是这个职业的内在价值所带给教师的。可以说,“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的源泉。然而,幼儿教师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还包括除了孩子的那部分,包括面对自己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学校管理以及家长时的心理体验,这部分教师的体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满意引起的积极体验,另一种就是教师对这些因素的不满意引起的消极体验。但是,面对幼儿时,教师的体验几乎是积极的。所以说,有关幼儿的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是促进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

上面说到,教师对幼儿以外因素的体验有两种倾向。研究中发现,23%的教师提到幼儿园管理民主让自己感觉很开心,仅有19%的教师认为家长的理解让自己感觉很满足,而79%的教师提到家长的不理解、不尊重让自己感到很苦恼,6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管理不人性化让自己感觉很失望。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幼儿教师对幼儿以外的因素的体验和感受大多是消极的。而这些体验和感受多不是幼儿教师自觉自愿产生的,这些消极体验多是幼儿教师在社会性与集体**往中形成的。所以说,社会交往与集体交往中的消极因素是阻碍教师社会自我认同的主要方面。

所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个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是个体积极主动进行的,而且一般情况下具有稳定性,所以当个体自我是教师自我认同的主体时,教师会从个体角度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肯定教师职业的价值,这时教师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然而教师要在社会中生存,对自身职业的要求和期待会受到社会和集体的影响,并会对社会自我做出不断的调整。当教师的社会自我是教师自我认同的主体时,教师会从社会角度来反思和确定自己的价值,当教师对职业的期待与社会的要求不一致时,就可能会引起思想上的矛盾和冲突,形成消极的自我认同。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状况(见图5-7)。

图5-7教师自我认同的主体不同引起教师自我认同的动态变化示意图

三、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增强了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

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是促进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主要因素。

幼儿教师的内在价值包括:教育过程中的乐趣;与孩子在一起的纯真欢乐;教育世界的无限可能性所激发的探索乐趣;看到孩子在自己的引导下获得有效的发展而体验到的成就感、满足感;因工作创新而获得的自豪感;获得家长理解而产生的欣慰;在同事合作中因相互理解和支持得到的愉悦和满足等。[7]幼儿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反映了幼儿教师积极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感受,这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师通过对这些积极的体验和感受的思考,形成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肯定与认可,并会自觉追求自我价值的完善与实现。也就是说,职业的内在价值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

(一)和幼儿在一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性,也是幼儿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幼儿教师和孩子之间纯真的感情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和幼儿在一起产生的幸福感是一种教师的主观体验和感受,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看法,从而促进着教师的个体自我认同。当前教育的各个层次都在发生变革,学前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无论教育变革怎样进行,幼儿教师和幼儿之前的情感纽带都不会发生变化,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始终是教师幸福感的来源,这种幸福感是促进教师个体自我认同的最重要因素。

在一项对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每当谈到幼儿时,他们的自我感受往往都是积极的。

“孩子的天真快乐带给我很多快乐。”

“孩子们很单纯、可爱,让我感觉当幼儿老师太好了!”

“和孩子们在一起心态都变年轻了。”

“看到幼儿一天天长大,养成一些好习惯,变得懂事有礼貌,这时,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感到很满足、很快乐。”

“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来,幸福感越来越强,自己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是正确的,世界上还有比自己与天使为伴更幸福的职业吗?”

这些“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满足”“幸福”正是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积极感受的充分体现,也正反映了在面对孩子时,幼儿教师积极的个体自我认同。

(二)幼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教师的劳动不是一般的劳动,它是启蒙人、引导人、激励人、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本质的劳动,这种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重组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和迟效性”等特点。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劳动更具有特殊性,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正是养成习惯、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幼儿知识,更要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性格,为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肩负着这样重大的责任,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爱心和耐心,而且需要有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强烈的使命感。职业使命感就是主体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积极态度和重大的责任感,并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具有强烈职业使命感的幼儿教师会自觉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学前教育的发展,把教育幼儿和奉献自己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问卷结果中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都具有职业使命感。

“当上了幼儿教师,如同母亲,又一次有了使命感,幼儿教师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长辈、朋友,面对孩子,才知自己的职业感、使命感,让自己义不容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爱护和关心,让孩子更好成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