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核心 >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第1页)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第1页)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树立正确、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人才培养观念即人们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的思想认识,涉及教育价值观、教育模式观、教育质量观、人才评价观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方向、方式和效果,因而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也确实存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等现实问题,还难以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要求。为此,必须立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刻反思现有的人才培养观念,切实解决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问题。

一方面,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为了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挑战。当前,我国面临经济社会快速变革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复杂局面和重要机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使得“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出来。如何立足时代发展确立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使人才培养更加紧密地服务于国家长远的发展战略?如何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一批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如何培养适应变化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能?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大胆进行实践探索,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全社会努力形成新的教育共识。

另一方面,消除不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长期的改革探索中,我国提出和坚持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如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尊师爱生、教劳结合,等等。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改革有效推进,发挥了积极的思想导向作用。同时也必须承认,长期以来也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才培养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例如,受传统的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以及急功近利等思想影响,社会上广泛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导致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愈演愈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再比如,在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比较普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这种观念直接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理想和工作动力。又比如,在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标准上明显存在着大一统、片面化的观念,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唯分数论观念可谓根深蒂固;在用人环节上,唯文凭论也是相当普遍。诸如此类的教育观念,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人才培养,必须努力消除其影响。

总之,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应对时代发展挑战的客观要求,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内容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的具体内容,即重点树立五大人才培养观念: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

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培养的基本方针,是全面发展观念的核心内涵。

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并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具体化的探索。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的身心和谐(体脑结合)、主动自由发展,其核心是提升人的主体性。为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开展全面发展教育,即“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当前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需要强调如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德育优先思想。教育必须优先关注做人问题,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状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现代公民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人格。

其次,要树立系统文化知识教育观念。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关键作用。总体来说,我国有重视知识教育的传统,但近些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轻视知识的思想,甚至把知识学习和个人发展对立起来。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的观念,切实让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成果,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再次,要树立能力为重的观念。我国历来强调德才兼备,如果说德解决人生方向问题,那么才解决的是服务社会的本领问题。我国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必须把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要倡导学思结合,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

最后,要树立身心健康的观念。身心健康是个人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服务社会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前提。要改变轻视体育、忽视心理健康的思想观念,提倡强身健体理念,倡导健康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2。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策略。总体来说,在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中,对人人成才的观念是有所倡导和探索的。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就表达了每个人都可以成才的信念。在现实实践中,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探索可谓层出不穷,人人成才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教育现实。同时,问题也客观存在。一些学校和教师还存在重优生轻差生的现象,一些人还抱有僵化观念,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成才的潜力。因此,进一步强化人人成才的观念,很有现实意义。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需要强调如下几点:

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进步的潜力。研究表明,人的未开发的潜能是巨大的,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特有的心智优势。只要教育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新的进步。

其次,要意识到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的责任。现代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学校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对学生厚此薄彼的思想观念,是违背现代教育精神的。

最后,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策略原则。人人成才不是让学生千人一面,毫无个性;而是让学生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应坚持科学育人思想,积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挥。

3。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