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孔子学院建设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目前我们国家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但教育机构的海外办学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海外孔子学院的发展上,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和分析孔子学院发展的相关问题。
孔子学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为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应运而生的。孔子学院主要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成立。2007年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北京成立。它是全球孔子学院的最高管理机构,通过孔子学院为各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人士提供支持和帮助。经过几年的努力,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目前的取得的主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孔子学院有序发展
截至2009年年底,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23万多人;开设汉语课程8000多班次,孔子学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还有50个国家的160多个教育机构提出申办孔子学院。
2。师资建设取得突破
总部继续加大教师和志愿者派出规模,各国孔子学院加大选聘当地汉语教师的力度,专兼职教师达到3100人,比去年净增1000人;启动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工作,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从50个国家招收了1021名学生来华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并在相关大学设立800个汉语教师奖学金名额。
3。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编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教材,向各国孔子学院赠送图书82万册,各国孔子学院主动编写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500多种;为230多所孔子学院统一配备“中华文化体验中心”软硬件设施和“长城汉语”等网络课件;网络孔子学院建设取得可喜成绩,50个中英文频道已启动运营。
4。多方合作得到加强
举办亚、非、欧、北美、南美和大洋洲及中亚东欧等7个地区性联席会议,促进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举办“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演讲比赛,并组织专家对15个国家50多所孔子学院进行了现场评估,提升了合作办学的整体水平。
5。服务社区蓬勃开展
各国孔子学院深入社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600多场次,参加人数260多万;开发和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活动和项目,如“汉语角”、汉语速成班、中华文化讲座等;派出40多支师生小分队,同270多所孔子学院联合开展中华文化巡讲、巡演、巡展活动,产生良好社会影响。[97]
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两个明显的国际国内背景。
第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日益扩大。中国成为不少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了解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经济、历史与文化,而这一切自然要先从学习了解中国的语言开始,近年来在很多国家出现的汉语热就是一个例证。
第二,孔子学院的发展,也是学习借鉴别国经验的结果。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逐渐成为最有国际影响的语言,甚至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形成了英语“一门独大”的局势。在这种形式下,为了宣传和提高本国语言及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在国际上影响和地位,开展对外交流,不少非英语国家都发起成立在海外讲授、宣传本国语言的专门机构。例如,法国的法语联盟创建于1883年,目的是传播法语及法国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席。目前有1100多个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学员达到4万多人。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创办于1991年,以西班牙最有世界影响的作家塞万提斯的名字命名,其宗旨是与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二十几个国家合作,共同推动全世界的西班牙语教学和西班牙其他官方语言的教学,传播西班牙语文化。塞万提斯学院在30多个国家设有机构,开设四个等级的西班牙语课程。此外,还开设专业课程和自学教室。塞万提斯中心组织有关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文化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圆桌会议、文学交流会、音乐表演、戏剧表演和研讨会。德国的歌德学院也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德语讲授和文化活动的机构。
与上述几个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相比,中国的孔子学院起步最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但是与这些机构相比,孔子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立足长远
刘延东同志在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办好孔子学院,是一项值得我们长期努力的崇高事业”。要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从孔子学院持续发展的总体需要出发,系统考虑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在办学模式、办学条件、选派院长和配备师资等方面做好长期安排”[98]。我们要看到,孔子学院发展速度很快,但基础还很薄弱。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海外语言文化传播机构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我们还刚刚起步,需要在规模、质量、师资、教材、组织形式等方面有着眼于长远的规划。
2。重视质量
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就发展到数百所,遍及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在数量飞跃式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产生了对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担忧。这主要包括,第一,目前的几百所孔子学院在师资、生源、教材、教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在考虑到各个孔子学院的不同基础、所处的不同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相对一致的质量和评价标准,是一个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当然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但师资无疑是最重要的。目前的师资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能满足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第三,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的教学方面,教学对象也主要是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学生,可以说是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层次,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传播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宣传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等各方面的政策,提升我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将来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加强研究
孔子学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长远、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又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这就给它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未来孔子学院的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这里提出几个例子。第一,研究其他国家的类似机构,学习、借鉴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第二,研究世界范围内和具体对象国家与地区对学习了解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的愿望和需求。第三,研究汉语作为一种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尤为重要。以英语为例,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很多大学都设立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专业和专门的研究机构,从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视角研究母语为非英语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规律。我们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同时在孔子学院的教学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的母语与汉语差异很大,研究他们如何能更好地接受和学习汉语这门“外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对孔子学院的师资培养和教材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本章撰写人员:王本陆,任海宾。
[2]本章撰写人员:辛涛。
[3]臧铁军。高考30年考试技术改革的路线解析。中国考试,2008(12):11~16。
[4]王海东。高考改革的三个维度:理念、制度和技术。湖北招生考试,2009(10):21~23。
[5]王蕾。Rasch测量原理及在高考命题评价中的实证研究。中国考试,2008(1):32~39。
[6]卢羡文,乐洪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能力立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考试,2008(5):33~40。
[7]漆书青,文剑冰,戴海崎,丁树良。题库智能化组卷的心理计量理论与方法。心理学探析,1999,19(2):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