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 >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第1页)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第1页)

一、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是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一)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背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多项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学前教育对促进个体发展、巩固义务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巨大作用。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快了普及学前教育的步伐,加大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力度。相比之下,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还很低,质量也有待加速提高。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1。学前教育对促进个体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学前教育对促进个体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共同表明,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形态、结构、机能发展最为迅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个体情感、行为、语言、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和敏感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学前儿童拥有教育机会的多少和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其学前期的发展水平,而且影响着其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学前教育之所以能对个体发展具有这样全面、长远的影响,在于早期经验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义务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个体在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作为个体教育的开端,学前教育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的奠基工程。

然而,学前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阶段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我国其他教育阶段。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入园率和其他学段的学生入学率的比较可以看出,幼儿入园率不但远远低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而且低于同属于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入学率。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对学前教育价值认识的日益深入,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面对热切的社会需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却相对滞后。尽管近三四年,我国学前教育逐渐走出谷底,开始恢复性回升,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其发展状况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与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很不相适应。社会各方面对入园难、入园贵反映强烈。学前教育不仅已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成为当前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普及学前教育能有效地推进社会进步。一直以来,学前教育对解放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还可通过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而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减少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公平,对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我国要实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未来我国城乡、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奠基。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将极大地发挥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义务教育完成的准备和基础作用;实现各学段教育的协调发展,基本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进而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公平。

2。普及学前教育是国际趋势,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前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回报率最高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是一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国家的第一道安全网。美国一项长达40年的成本—效益追踪研究(DavidWeikart,2001)[2]表明,儿童接受一两年优质学前教育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相比,其学业成就高,就业率和经济收入高,犯罪率低。待这些儿童到40岁时,投入的总体回报率已高达1∶17。07,其中对社会的回报率为1∶12。9。总结同类研究成果,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JamesHe)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一文中指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因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法案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学前教育也已成为民众关心、政府重视的重大教育问题之一。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由于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及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和受教育水平,但我国还落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2006年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前儿童入园率除印度外均高于我国,近两年来这种状况也没有改变,2008年,我国3~5岁幼儿毛入园率只有47。3%,远低于目前发达国家平均75%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62%的水平;在九个人口大国中也位于巴西(68%,2004)和墨西哥(84%,2004)之后。

表3-12006年学前儿童入园率的国际比较

实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将使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在国际行列中的地位和水平。

(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内涵

为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普及目标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规划目标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二是普及科学优质的学前教育。

1。普遍提高学前儿童的入园率

我国学前儿童入园率一直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表3-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