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历史与制度(第1页)

第二节 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历史与制度(第1页)

第二节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历史与制度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为了争取跻身“世界精英俱乐部”,印度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认为这是一条促使印度迅速进入大国之列的捷径。当代,印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之一,高等教育评估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成熟。

一、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历史

(一)当代印度高等教育概况

印度高等教育可以分为印度独立前的高等教育、殖民地时期的高等教育和独立后的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印度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政府,大多数大学由州政府管理,但是,有18个重要的大学。所谓的中央大学,则直接由联盟政府管理。中央大学增加的经费使其优于其他州大学。

印度的大学,按隶属关系,可以分为中央大学(iversity)、公认大学(InstitutioobeUy),简称DeemedUy(相当于大学的机构,绝大多数是国家级研究)和邦大学三类[1];按大学和学院的关系,可分为附属学院(Affiliatedtcollege)和大学(Uy),由于印度高等教育系统内部长期存在一种“附属制”(systemofaffiliation)学校结构,这些附属在大学下面的学院就称为附属学院,附属学校在后期部分独立出去成为独立学院;按办学形式,可以分为全日制大学和开放大学两类。在印度,所有既有大学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全部是公立的,没有私立的。

(二)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产生与发展

印度高等教育分属中央政府和邦政府领导。宪法详细规定了中央政府和邦在立法、行政和财政方面的权力分配。有关教育组织和结构方面的决策权很大部分属于各邦,在国家总方针指导下,各邦有权决定各自所采用的教育体系。但在教育质量和性质问题上,中央政府负有明确责任。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印度独立~1951年:《大学标准管理议案》

印度独立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民主的需要,高等教育出现大规模扩充,高等教育机构和高校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这种扩充对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高等教育的无计划超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教育浪费”“失业”、人才外流和质量下降。[2]为控制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充,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951年,印度教育部起草了《大学标准管理议案》,提出六点基础原则:(1)非经中央政府批注,在本法实施后任何根据邦立法建立的大学将不认为是大学;(2)中央政府将公开宣布任何高等教育机构为大学;(3)除大学外,任何机构无权授予学位;(4)为了协调工作和确定标准,应成立大学教育中央委员会,其成员的至少三分之一是大学副校长;(5)中央委员会可以要求大学提供该大学任何方面的资料,并有权指导任何大学执行已指定的活动;(6)如果大学在一定时期中不执行大学教育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委员会有权建议中央政府取消对该大学授予的学位的承认。[3]《大学标准管理议案》于1952年通过,赋予了中央政府管理和控制高等教育的较大权力。但是议案遭到了印度社会和各大学的强烈反对,为了缓和中央政府和大学之间的冲突,改善它们的关系,印度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一个政府与大学之间的缓冲机构——大学拨款委员会。

2。1953~1994年

印度在独立前存在的大学拨款委员会,其组织和工作程序几乎同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完全一样,其主要职责是向当时由中央政府管理和资助的三所大学提供拨款。1953年,该委员或与大学教育中央委员会合并,构成一个新的机构。印度议会于1956年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法》。从而使大学拨款委员会正式成为一个协调和维持高等教育标准的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在全国范围内促进和协调大学教育,确定并维持大学中教学、考试和研究的标准,调查各大学的经费需要并向各大学分配政府的拨款。

大学拨款委员会在发挥其协调和维持高等教育标准的职能方面,成效并不尽如人意,这一方面由于大学拨款委员会实质上仍属于一个咨询机构,它的工作成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各邦和大学对其建议的实施情况;而另一方面大学拨款委员会缺乏切实可行的制约手段。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使大学拨款委员会开展工作“有权可依”。与此同时,印度自治学院的大量发展进一步突出了这种必要性。

印度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存在一种“附属制”学校结构,即学院必须附属于某所大学,学院无权授予学位,无权规定学科和课程设置以及制订教学计划等,他们为学生提供能够参加大学考试的课程,而这些课程必须经大学同意,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必须受大学学术委员会的限定。这种附属制对印度高等教育产生了一些不利的结果和影响。一方面,它造成大学与学院之间在权利方面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它如按照大学的办学目标管理学院,不可避免地使教学内容与质量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为此,印度建立独立的“自治学院”非常迫切。

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把成立自治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提了出来。随后的《行动计划》开始提出建立印度高等教育体制两大分支——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质量鉴定和评估系统。一些专业性机构在印度专业高等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AllIndiacilforTeicalEdu,AICTE),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IndiacilofAgricultureResearch,ICAR),印度医学委员会(Medidia,IMC),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进一步授权这些机构对专业高等教育进行质量评估和鉴定。1987年的《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法》提出了一个全国鉴定委员会(NationalBoardofAccreditation,NBA),对高等技术教育进行定期的指令性的评估。

专业教育质量鉴定是由NBA对一所学校或一面计划的质量进行评估和保障的独立的过程。AICTE为各种计划和学校制定高度具体化的规范,并为各门课程制定最低标准。NBA将根据这些规范和标准对可以获得学位或文凭的技术教育课程或计划进行鉴定。[4]这种鉴定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那些不但达到AICTE最低标准,而且具备NBA所承认的质量水平的学校,并促进技术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1987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应成立一个自治的普通高等教育质量鉴定机构——鉴定和评估委员会。鉴定与评估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并非为了强化任何既定的规范和标准,而是通过分析和评估学校及其成绩,促进学校质量的自我提高。

3。1994年~现在:全国评估与鉴定委员会(NAAC)

从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颁布开始,印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制度逐步确立,并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1994年独立的质量评估和鉴定机构——NAAC的成立,全国评估与鉴定委员会(NAAC)是印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的全国性组织,是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INQAAHE)的首批会员。全国评估与鉴定委员会章程(RuleaionsofNAAC)详细规定了委员会人员组成、组织机构、经费来源、财务和审计、年度报告等具体事项。委员会由分别来自人力资源开发部教育司、大学拨款委员会、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印度大学联合会的成员组成,委员会经费一部分来自所得评估费及其他收费;一部分来自UGC或政府组织的拨款。

NAAC成立后,将专业教育质量鉴定和普通教育质量鉴定两个系统合二为一,NAAC担负着对高等学校进行评估和认证两个重要使命。评估是对一所学校或者其教学系统的绩效进行评价,是通过各高校的自评和同行专家的实地评估来实现的。认证是指NAAC组织的评价而获得的资格(有效期为5年)[5]。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的过程既注意与国家惯例保持一致,也体现了印度本国的实际需要。

NAAC的认证分两类:一是学校认证(分大学、学院两类);二是教学系的认证。NAAC所进行的任何评估以及后继认证都必须参考特定的标准,这样被评估学校就可以和其他同类学校进行对比。NAAC按照7条标准进行评估,即课程方面,教学和评估,研究、咨询和扩展,基础设施与学习资源,对学生的支助与学生的发展,组织机构与管理,健全运转机制。

由于不同学校存在差异,因此,NAAC在评估中划分了高等学校的等级。如果总分超过55分,学校就可以通过认证,任何得分低于55分的学校,将不能通过认证。同时,通过认证的高等学校又被分成9个等级,2007年后改为4个等级,[6]NAAC还将公布和通告那些没有达到认证最低标准的学校名单,并说明他们经过评估但没有获得认证资格,每个等级的分数范围和学校实际得分。

(三)当代印度高等教育评估经验

1。政府主导

印度政府不直接参与高等教育评估,但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认证过程中,政府及其代表占有重要的法定地位。如作为独立法人的NAAC,是印度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和评估高校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在评估中拥有相当的自主权,但在本质上讲它仍是一个官方机构,其管理人员任命、工作人员的经费以及机构的办公经费都与UGC密切相关。这些评估机构,在高等教育评估中能够充分反映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与规划,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意志能够通过它们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实现。

2。院校评估分类分等

印度高等院校的设立深受英国的影响,拥有庞大的附属学院体系,并且学院数量巨大且质量水准参差不齐。对此,印度没有采取一刀切的评估模式,而是在评估过程中把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分为“大学、自治学院、附属学院”三大类,并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实施分类分等评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缓解了印度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同质化问题。

3。评估标准制定的广泛参与性与国际性

NAAC在建立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广泛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除包括雇主、家长和工业界的人士外,还充分吸收学生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NAAC“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学生特许、建立学生反馈系统、宣传学生参与质量保障的经验等”,让学生能够实质性地参与到高等教育评估中去,充分掌握和反映学生对高等教育评估的建议和开发。在国际性方面,从高等教育评估指标的基础性工作开始,除了倾听英国专家意见外,NAAC还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评估经验。为了向其他国家学习经验,以提高质量评估技术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NAAC以常任会员的身份加入了亚太质量网络组织(APQN),并同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英国质量保证机构(QAA)和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机构(AUQA)等保持密切联系,[7]通过举办国际高等教育评估会议、讨论、研讨,促进本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性。

目前,印度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