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管理学理论主要有哪些 > 第二节 大学管理的核心概念(第2页)

第二节 大学管理的核心概念(第2页)

大学管理的特殊性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存在一个传统的、本源的、特殊的管理模式,即学术管理;其二,在此基础上,大学管理具有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双重属性”:二者的关系是互动的,“学术管理”的必然性与“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缺一不可。

1。“学术管理”的必然性

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学术活动是高校的中心活动。高校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功能决定了高校应以学术民主管理为主。学校是典型的学术组织,以知识传播、创造、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学校都是以学术活动为主要管理内容,组织的目标也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来实现,离开了学术活动,高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在高校的管理结构中,学术管理应居于重要地位。学术在高校里的崇高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高校传承过程中不变的内核。行政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术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保障学校秩序和整体发展,具体表现为行政对学术的执行功能和服务功能。[7]

“学术管理”的必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从大学的本质属性上看,站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视角,大学属于一种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其本质属性,学术管理理应成为大学的主要管理模式。它的必要性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知识性”要求。众所周知,大学的功能有三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但这三项功能都离不开“知识”(特指高深知识),教学过程是传承知识,科研过程是发现知识、整理知识,社会服务是应用知识。可以说,大学的工作是围绕“知识”展开的,为此,从学理上讲,谁占有更多的知识,谁就具有“权威”性,谁就最具有发言权。一般而言,教授往往占有更多的知识,在学理上,教授理应具有较大的权利,即学术权威性。

第二,“创新性”要求。学术性是大学本质属性,也是大学的追求,而学术性的实质是探索、是创新。但创新是不会主动产生的,是需要有学术自由的氛围,是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只有学术管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首先,只有内行才了解知识的“生长点”“创新点”,才能把握学术“方向”与学术“价值”;其次,只有这种“民主”的管理方式,才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才能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有效”的管理模式。

第三,“专业性”要求。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为大学是以知识和学科分类为基础的组织,是研究高深知识的场所,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很少有人能通晓他人的研究领域或研究“项目”,即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唯一性。这种专业性特征,最适合民主管理、学术管理,以防止“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发生。

(2)从大学群体心理特征上看,大学是学者的社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每天都在学习知识、传承知识、整理知识、反思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知识。这个群体具有典型的知识分子特征:他们忠诚于学术,时时关注自己学科的发展动态,对学科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信服学术“权威”,反感“外行领导”;追求“民主”“自由”的氛围和管理模式;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又有“清高”的心态。这个群体更看中的是精神力量、自身价值、民主权利、学术权威,最反感的是“指手画脚的行政命令”。

(3)从大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来看,在中世纪西方大学成立之初,大学的功能比较单一,只是满足学者们讨论知识、学习知识的需要,当时的大学只是自发性组织,是学者们聚集的场所。在此情况下,没有行政管理,只有学者们(教师、学生)自我管理,只有教授治校。只是后来随着大学功能的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行政事务的增多,才衍生出行政管理,其目的是为学者们服务。

(4)从大学的组织特征上看,大学的组织目标具有多样性、模糊性(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等);大学的组织结构具有松散性,没有统一的核心,是一种松散的矩阵型组织;大学组织内部有多个权力中心(以党委为代表的政治权力中心,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中心,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中心等),这种组织结构反映出大学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更适合民主协商式的管理模式。

(5)从学理上看,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组织,它的追求与一般组织不同,组织机构与一般组织不同,反映在管理上,理应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既吸收了管理学的管理思想,又考虑到大学的特殊组织结构,是合情合理,符合逻辑的。

以上五点,充分诠释了“学术管理”的在大学管理过程中的本质属性、天然属性,有效性、必然性及逻辑性。

2。“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其一,从逻辑上分析,大学组织虽然不属于一般的“科层组织”,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既不能完全照搬经济组织的管理方式,也不能完全移植行政管理的模式,大学管理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它毕竟是一类社会组织,也应具备一般组织的特征,也应适应一般组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政管理模式;其二,行政管理模式的出现与发展是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其三,换一个视角考虑,如果只有学术管理,没有行政管理行不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行。“行政管理”在大学是必要的,没有行政管理,大学必定是没有效率的,是混乱的,是行不通的。

就两种权力而言,学术权力是相对松散的组织,专家们在行业内部虽然具有权威性,但学术权力不易被公认。行政权力有着严密的层级机构,有着高效的运行机制,权威性强。这是几千年封建等级制度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心理定势。学术组织通过的许多决议,必须由行政权力来发布、实施,才能得以贯彻,所以学术权力在有些方面要依赖行政权力来辅助。在当前的环境下,只能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过分强调学术权力而抛开行政权力是行不通的。

大学是个开放的系统,在办学过程中与社会要进行资源交流。有许多事务需要协调和解决,这些必须通过行政权力来进行。行政权力与社会的交往更加专业化,处理事情效率更高。保证学者们可以把精力只专注于学术领域,而不必太分心,这样就可以给学者们提供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和创新,才能促进学术的不断发展。

3。“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互动

大学“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逻辑关系是:“学术管理”是“必然的”,“行政管理”是“必要的”,二者是“必然”与“必要”的和谐统一。虽然“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

(1)差异性。首先要承认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要承认文化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差异。行政管理主要是物质生产的管理模式,而学术管理主要是文化生产的管理模式。而文化生产和物质生产是有差异的,文化生产强调的是探索性、创新性,以质量取胜,且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而物质生产具有确定性、可重复性,追求的是规模效益、数量取胜。第二,在此基础上,两种管理模式不同,追求目标不同、标准不同、方法不同。学术管理追求的是民主的、学术的、个性的、创新的,具有由下至上的特点;行政管理追求的是统一的、秩序的、公平的、效率的,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具有由上至下的特点。

(2)不可分割性。“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本来,二者是一个,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事物本质上的方便,将事物的两个方面划分成“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从“学术管理”的“必然性”与“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的逻辑关系看,也可以很好地诠释出二者的不可分割性。缺少“学术管理”的大学肯定是“僵死”的、没有“活力”的、缺乏“创造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大学不能称之为大学,只能算一个“社会组织”,因为它缺乏大学的“灵魂”和“核心”。但另一方面,换一个视角看,虽然“行政管理”在大学处于从属地位,处于“服务”地位,处于“衍生”地位,但也是必要的,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行政管理”的大学,肯定是“没有效率”的,是“混乱”的。现代大学的发展趋势越发说明了这一点。

(3)协调性。“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都是必要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学术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行政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二者有一定分工和界限,不可越位和缺位;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两种权力并重是由管理体制所决定的。《高等教育法》规定了大学的组织机构和校长的职责和权限,目前大学校长是由上级政府部门任命,而非选举产生。从法律上赋予了校长的行政权力,校长要依靠专业行政机构开展工作,所以大学的行政工作必须依法开展。关于学术权力《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是“高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研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这决定了大学可以设置学术组织并有相应的学术权力,学术组织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开展学术活动,行使学术权力。

二者不可偏废,必须协调一致。如果行政权力过大,没有学术权力,容易出现决策失误或不科学。因为行政领导不完全是行业的专家,会出现决策不准或失误的隐患。目前这个问题比较严重,“行政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政权力侵占了学术权力。相反,如果过分强调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则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及与外界交流、沟通方面,就不会有高效率。这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不断强化和发挥学术权力,促进高校的学术发展,提高学术水平,同时还要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凝聚成合力,发挥其最大作用。

[1]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应着重体制建设[N]。科学时报,2008-10-7。

[2]朱汉洪。大学本质及其对大学管理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3]李春梅。大学学术管理组织的概念、特性和职能[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4]李春梅。大学学术管理组织的概念、特性和职能[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5]周执平。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J]。职业圈,2007(22)。

[6]周执平。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J]。职业圈,2007(22)。

[7]周执平。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关系[J]。职业圈,2007(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