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教授、尊重教授和学术自由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谈到美国教育的精髓时,冯毅校长说:“要办好大学,一定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优秀的学生。成功的美国大学一定有世界上一流的教授。美国教育的精髓是什么?你会在学术界听到这样一句话: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就是给教授荣誉,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责任。教授有很重大的责任,必须要有权威,需要得到保护。学术自由就为教授提供了保护,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从事研究,他们不会因为发表意见受到惩罚。但他们从事学术活动时应承担对社会的相应责任,不能随心所欲说一些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话。美国教育把教授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教授们在自己的领域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不会简单地听从于校长或副校长。比如,教什么课、怎么教、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这些方面很大程度取决于教授。美国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教授,这是美国教育的精髓。”[14]
2。尊重学生的文化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学生就是学生,是受教育对象,是管理对象。对一些学生要奖励,对违纪学生进行纪律处分,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学籍处理,好像没有什么地位问题。在现代大学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到底应该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所有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尊重与平等被称为人才成长的“第二颗种子”,它是人的主动性生长的沃土。这与卢梭“天性为是”的经典判断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教育的公平与平等也应体现在平等对待学生上和对学生的尊重上。Google中国公司创始人李开复在讨论“中国高校怎样与未来同行的问题”时提出六条建议,其中第五条就是“视学生为最重要的资产”。这在给大学提出的诸多建议中,恐怕也是为数不多的。[15]
大学中服务链条的终极点应该是学生。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和大学管理应该以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在校内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在校外为社会和“客户”服务。学校的行政队伍、管理队伍、后勤队伍、教师队伍这四支队伍中应该以教师为本位。而在学生与这四支队伍的服务链中又应该是:大学的领导和职能处室应该好好为学院和系部服务,学校和院系应该好好为教师服务,而前三者都应该好好地为学生服务。也就是说,大学中服务链条的终极点应该是学生。杨福家校长在《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一文中说[16]:
第一,要树立尊重学生、全面育人的文化。
耶鲁大学为什么能为国家和世界培养那么多领袖呢?她有一套爱学生的制度,即学习了英国的住宿学院制和导师制。“我们是向英国学习的,吸取了英国精髓的东西。”耶鲁大学校长谦虚地说,“所有后来成为总统的,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各种各样学生社团中担任过领导职位的学生”。“社会工作是同样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是重要的第二课堂!”总统、领袖式的人物(包括学术领军任务)都是从这些组织中培养出来的。“我们有250个社团,即有250个小领袖;从小领袖就会产生大领袖”,耶鲁大学的一位领导如此说。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数只是耶鲁大学的64%,但却有220几个学生社团。
耶鲁大学的一个毕业生说,耶鲁大学给予他的不仅是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东西,还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做人方式、思考习惯等,这些对他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所有这些都不是某个人教给他的,而是存在于耶鲁大学文化的氛围中。“我们的世界应该因你的存在而有所不同,为真理奋斗意味着接受精神文化,精神能丰富人的生活。”这样的一句话谁也没跟耶鲁大学的学生明确说过,可是这种精神却弥漫在校园之中,融入了学生的思想深处,奔腾在校友的血液里。大学的精神就是融入在学校浓郁的氛围之中,而这种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百年名校最可贵的也就是弥漫在校园里的这种氛围和气息。
第二,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发光。
牛津大学是培养英国首相的摇篮。该校一位教授讲,在很多年前就传说:“导师在学生面前‘喷烟’,直到把学生心里的火把点燃。”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既不叫学院,也不叫大学,叫学校,我们最看不起的名字,他却把它保留下来了,不愿意改,但它是世界一流大学。它的校长在北京说过一句话:“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
哈佛大学校长在350年校庆时说:“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培养了多少总统,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办学思想,都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
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头脑中的火种被点燃,不管他读大学还是读高职,他都能发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三,大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007年,哈佛大学在全世界近2。3万名申请入学的优秀学生中,录取了2058名学生。其中有一位不满18岁的吴生伟同学,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且还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等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更幸运的是,他获得了玻克奖学金,不管他选到哪个大学,都为他提供从大学到博士毕业全部费用。为什么他受到如此青睐呢?吴生伟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更令人注目的是,他在15岁时创办了科学俱乐部,后又创办学生科学博览会,组织高中生与小学生合作,自己决定感兴趣的项目,并在科学博览会上展示成绩。除了学习优秀之外,他还有两点是突出的:创造性与合作精神。他既想到自己,也经常想到别人。一位15岁的同学,既自创科学俱乐部,又自创科学博览会。对于有创造性和合作精神的同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事业,他都会有所创造。今天的科学事业就是集体合作的事业,不论是发现最后一个夸克存在的证据的两篇文章(1995年),还是解开人类基因序列之谜的两篇文章(2002年),在每一篇文章上的署名都超过几百人。
[1]徐显明。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提升依法治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2]蒲蕊。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9(3)。
[3]蒲蕊。政府与学校关系重建:一种制度分析的视角[J]。教育研究,2009(3)。
[4]徐显明。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提升依法治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5)。
[5]张金福。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6]张金福。中国大学自主性的制度环境[J]。现代大学教育,2007(5)。
[7]易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9(5)。
[9]赖明谷,柳和生。大学治理:从制度维度到文化维度[J]。现代大学教育,2005(5)。
[10]杨纳名,赵金保。大学矛盾分析及大学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11]邬大光。理性看待大学里的不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8-7-10。
[12]王玉衡。美国大学文化发展新趋向——教师发展从关注自身专业到关注学生[J]。外国教育研究,2008(09)。
[13]黄达人。教授就是大学师德最关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14]朱幸福。美国大学最重要的因素是教授[N]。文汇报,2008-9-18。
[15]关仲和。大学管理中的几个问题[Z]。I。2008-4-14,Available:http:。。。
[16]杨福家。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8-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