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第一节 爱情花开(第2页)

第一节 爱情花开(第2页)

(三)行为模式的相似

很多电视剧中都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一对陌生男女看中了同一款戒指,或者选中了同一款口味的蛋糕,聊天中发现对方和自己有许多共同的爱好,互相产生了好感,后来成为情侣。当人的价值观、金钱观、喜好等相似的时候,彼此就容易产生好感,会觉得安心,容易对其敞开心扉。这就是恋爱中的相似性因素。反之,兴趣爱好、行为模式相差很远的两个人很难发展恋情。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相似的深度比相似地方的多少更重要。比如一对情侣都喜欢看电视,但是各自喜欢的节目不同,他们最终也很难走进婚姻的殿堂。

如果对方比自己优秀,即自己对对方充满了崇拜的话,那么相似性的效果会增强,自己更容易喜欢上对方;如果两个人相似性比较多,在谈话中能够找到共同的乐趣,那么人的认知会达到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能保持下去,互相之间也会产生好感。

(四)心理个性的喜好

性格经常会成为我们寻找恋爱对象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简言之,任何人都喜欢找一位性格好的异性作为自己的伴侣。可是,什么是好的性格呢?美国学者安德森曾经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人们喜欢哪种性格,他准备了555个形容性格特征的词语,然后请100名大学生为这些词语评分,评分标准分成0~6七个等级。结果表明,得分较高的有“诚实”“正直”“善解人意”“忠实”“可以信赖”“理性”“可靠”“心胸宽广”等,而得分较低的有“情绪化”“暴躁”“爱撒谎”等。

在情侣分手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你为什么要和我分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个恋人都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了解对方的心情,对两个人的恋爱是非常关键的。在恋爱开始的时候,了解对方是否喜欢自己也很重要。对于喜欢自己的人,人们会有一种容易喜欢上他(她)的倾向,这叫作“好感的回报性”,即接受了爱情,我们也想用爱情回报对方。

(五)存在状态的契合

当一位完美的异性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我们不一定会对他(她)产生兴趣,这与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关。在兴奋状态下(比如心情很好的时候),人会有种想找个人谈恋爱的冲动。想找个人陪的心情称为“亲和欲求”,当人情绪不安的时候,亲和欲求就会高涨起来。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谈恋爱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也想找个人谈恋爱,这是同调行为的一种体现。当周围朋友中谈恋爱的人数逐渐增多时,人的同调行为会逐渐变成一种强迫观念,认为自己不谈恋爱不行。结果往往是个体降低了自己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标准,于是很容易就恋爱了。

三、爱情意味着什么

爱情是美好的,但它又处处是陷阱,因而关于它的话题久远而又悠长,令人无法回避。其实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和浪漫,不是一顿烛光晚餐那样简单,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发现爱情中的陷阱,解决爱情中的困惑。

(一)爱情作为一种生活

当两个原本不相识的人谈恋爱以后,他们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对生活的很多愿望、很多理解就会渗透到里面去,这样就会出现:

1。爱情的决定意味着生活的抉择

“我和我男朋友是在大学认识的,已经三年了。现在我们的感情很好,可是我妈妈很不支持我们交往,非要让我找个家庭条件好的。可是我真的喜欢他,他对我也很好,他将来的发展应该也不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爱情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是遵从内心的指令还是向现实举起白旗?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多。这也是生活的一种选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

2。爱情的问题意味着生活的问题

“我们最近老是吵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很凶,原来对毕业以后的生活很憧憬,现在真的很绝望,就算毕业以后真的到了一起,这样的感情又能维持多久呢?虽然他以前对我不错,但是这样痛苦的爱情不如没有爱情。我好几次下决心要分手了,但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这个案例背后其实是恋爱双方在生活上出现问题了。当事人临近毕业,考研、找工作、未来的出路、未来的生活规划、在哪里工作等一系列未知事情让他们变得非常焦虑。而人在非常焦虑的时候,就会非常敏感,对亲近的人非常苛求,两个人互相攻击,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导致案例中的主人公说到的绝望,这说明他们的亲密关系承受不了生活带来的压力。

3。爱情的困惑来自多元价值冲突

“她与她男友恋爱的时候,我和她小心谨慎地保持着距离,虽然都知道她实际上喜欢我胜过她男友,但是她男友是我的铁哥们,我不想破坏兄弟感情,即使知道他们在一起不开心,也只能保持这种暧昧的感情。直到有一天,她在倾诉了一肚子委屈后,扑到我的怀里痛哭流涕,我禁不住吻了她。现在,自责无时无刻不在噬咬着我的心,我该怎么办?”

这个案例反映出的是价值问题,个体看重什么。一方面,当事人觉得“朋友妻不可欺”,无论如何都不可以去亲吻她;而另一方面,自己也很喜欢这个女孩,当她需要温暖的时候,自己也情不自禁地给她安慰。到底应该看重铁哥们的感情,还是看重自己的感情?他的困惑就是来自多元价值的冲突。

(二)爱情作为一种信念

爱情的信念是你怎么看待爱,怎么看待你爱的那个人,包括爱是什么、相爱是什么、真爱是什么、爱是否唯一等。从青春期开始,我们每个人兜里都揣着一种爱情信念,你看的电视剧、电影、小说、短文,都会涉及爱情的信念。“我的一个朋友,他先后有过很多的女朋友,每个都不超过3个月。他说他和每个女友恋爱的时间不长,但都很快乐,除了分手时。但分手的悲伤马上会被下一个女友的出现冲淡。我的室友只有一个女朋友,她在珠海,他常常很想念她,有时候很痛苦。他也想过分手再在身边找一个,可是他说,如果他不要她了,她会很痛苦的,他不想她那样。我认为第一个人做得不对,但为什么不对的却是快乐的呢?”

这个案例就涉及爱情的信念问题。你是对自己的快乐负责,还是对别人的快乐负责?有些人能做到对别人的快乐负责,“只要你好我怎么都行”;有些人则觉得“我快乐就行,你快不快乐不重要”。在学校里,不乏一些所谓的“爱情专家”,对“爱情”侃侃而谈,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经历过爱情,只是停留在爱情的信念层面。

(三)爱情作为一种体验

爱情中每个人都会有体验,有游戏般的挫折和考验,有小小的惊喜和甜蜜,有平淡、琐碎,也有郁闷、憋屈、纠结、迷惑等。这些都是爱情的体验,个中滋味唯有自己品尝。

“自从她总是和男生出去玩的时候,我就反感她了。是我先提出分手的,我说了分手她就说‘好啊’。当时我还不怎么在意,但回家后我就吃不下、睡不着,开始想她了,我好想没跟她提分手,其实等到失去后我才知道是什么感觉。我很失败吧?为什么我老是闷闷不乐?好像整个世界都黑暗了。有她在的时候,我的世界充满阳光,我真的很后悔先和她说分手,我什么时候才能开心一点,还能回到以前吗?”这就是一个人分手的体验。他把自己的这种体验说出来,就会变成感受、观念。但即使知道了他的感受、体验,我们依然无力帮他解决这些问题,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个难题。

总之,爱情作为一种生活,作为一种信念,作为一种体验,它们相互交织。许多的爱情问题其实就是生活问题,爱情的选择就是生活的选择,爱情的困难是生活价值选择的困难。爱情作为一种信念,你相信了,就成了你的信念。经验决定信念,信念随着人的感情经历会发生着变化。当然,每个人的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信念、体验,这三者决定着我们的爱情世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