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 第三节 生命困顿的超越(第2页)

第三节 生命困顿的超越(第2页)

何玥的大生命[16]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因患脑瘤晚期被确定为脑死亡。她父亲根据她生前的意愿,将她的肾脏和肝脏进行捐献。她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分别被移植到了两名尿毒症患者和一名肝病患者体内,使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个12岁的女孩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她的颁奖辞是:“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玥以博大的心践行了生命共同体,她的肉体生命延续了其他人的生命,她的精神灵性生命使她得到永恒。

思考题

1。大学生生命困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生命意识?

3。大学生应该如何实现“精神断奶”?

4。大学生应该如何超越生活与生命之间的紧张?

5。生命共同体意识应该如何体现在人生实践中?

[1]郑晓江:《生命与死亡》,8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吴琼、李润文:《清华副校长呼吁改进高校学风》,载《中国青年报》,2008-12-06。

[3]满佳珣:《“奇才”周剑:游戏在高考与大学之间》,http:gb。8606200611051545@1287816。htm,2006-11-02。

[4][美]罗洛·梅:《爱与意志》,冯川译,25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5]孙效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挑战、理念与策略》,载《“大学生命教育与灵性成长”会议会刊》,20页,2012。

[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是典型的“全人生命健康”观念。

[7]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34~41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8]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37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9]何仁富,汪丽华:《生命教育的学理基础、核心价值及实践模式》,载《福建论坛》,2009(4)。

[10][美]埃里希·弗洛姆:《恶的本性》,薛冬译,43页,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

[11]黄瑜:《生命的沉思》,214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12]靳凤林:《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域中的生存伦理》,378~3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3]郑晓江先生认为,人的生命包括生理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两个维度。其中人文性生命包括血缘性生命、社会性生命、超越性生命。这三重生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详见郑晓江:《论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载《广东社会科学》,2012(1)。

[14]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98~99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新浪新闻中心:《2013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程浩》,http:news。sina。。c2013-11-27143328826150。shtml,2013-11-27。

[16]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展播——何玥》,http:v。20121229VIDE1356785464875584。shtml,2012-12-29。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