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电子书 > 第三节 人际和谐与友谊之道(第1页)

第三节 人际和谐与友谊之道(第1页)

第三节人际和谐与友谊之道

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不仅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需要在和谐人际关系基础上建构起稳定而牢固的朋友关系。

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真诚信用原则

诚信是诚实、守信、信任的内在统一体。我国历来把守信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人的其他品质,如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都离不开诚信的基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见,诚信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真诚信用原则要求我们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二)竞争与合作原则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竞争与合作也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也是整个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始终存在竞争,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就个体来说,竞争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竞争能够激活人的潜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竞争能够提高人的智慧;竞争能够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人的意志;集体之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产生群体力量。这种力量是单独的个体力量无法比拟的。社会通过分工和合作的方式,把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每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劣势得以尽量避免,这样就可能达到力量倍增的效果。

【案例】

比尔·盖茨的成功

20多年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注册的微软公司还几乎无人知晓。通过研制一些办公软件并投入市场,微软公司开始为一些圈内人知道。但与当时的电脑业大亨IBM相比,微软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比尔·盖茨有雄心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如IBM一样的大公司。在当时,人们都认为只有发展电脑硬件才会赚钱。但比尔·盖茨认为,个人计算机将是未来电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为它服务的系统软件也将越来越重要。于是,他组织人员日夜奋战,开发研制新型的系统软件。不久,他听说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基于8086的称为QDOS的操作系统。微软马上决定以合适的价格买下其使用权和全部的所有权。之后,比尔·盖茨组织自己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MS-DOS系统。在当时,微软公司势小利薄,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向社会推出这项产品。这时,比尔·盖茨想到了IBM。双方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对双方都有价值,而且是对方急切需要的一种价值。因此,合作的实质也就成了“你为我用,我为你用”。在当时,IBM想向个人计算机方向发展,但它必须有合作伙伴,IBM虽然十分强大,但要完成此项开发,软件上仍需与人合作。恰好微软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小有名气和成果也具有一定优势,这样,二者一拍即合,合作成功。

个体之间也一样,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要充分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促进合作的加强,合作保证竞争的胜利。案例中,微软既有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同时又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研发自己的产品,在产品问世后,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发掘IBM的优点和长处,与其合作。比尔·盖茨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自己获得了成功。大学生在交往中,也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力争做优秀的竞争者和理想的合作者。

(三)平等互利原则

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双方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如果一方只索取不给予或只给予不索取,那就容易使另一方或者认为自己被人利用,或者误解对方的诚意,不敢再进一步向对方敞开心扉,从而中断交往。事实证明,交往中互利性越高,双方的关系越稳定和密切;互利性越低,双方的关系越容易疏远。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也有一定的物质利益的互惠互利,但更主要的是精神互利、心灵相通相容、交流感情、沟通心灵。

(四)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而是要做到大是大非问题上讲原则,在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这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也是个体人际交往的心理品格,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大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与同学朝夕相处,更要求同存异,彼此宽容,不但要容纳他人的个性,还要容忍他人的短处,谅解他人的过失,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做到宽容就要善解人意,善解人意是人际交流的“黄金法则”,其奥秘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尚书·君陈》中说:“有容,德乃大。”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五)尊重原则

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自重、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大学生学历、年龄相当,但每个人又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等差异,但无论个体差异有多大,在交往中,每个个体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同等资格获得善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对人类的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看来,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其地位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友谊的形成与维系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示好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是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学家罗杰斯对这种亲密性做了三点概括:首先,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其次,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自我表白”将被朋友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最后,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一)友谊的形成

通常,人与人之间成为朋友,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1。定向阶段

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的交流等。

2。情感探索阶段

交往双方开始思考并寻求共同点,包括兴趣、爱好、话题等。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发现可以建立情感联系的方面越多,交往就会持续下去。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此时交往将会结束。

3。情感交流阶段

此时,交往的双方已有了基本的信任和感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继续发展,能真诚为对方着想,既善于赞美对方的优点,也敢于批评对方的过错。通过双方的信息反馈,感情会逐步加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