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格与自我(第2页)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格与自我(第2页)

6。上进与退缩的冲突

青年时期的大学生**饱满、活力十足,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头脑中有一幅宏伟的蓝图及实施计划,并满怀信心开始努力。然而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许多大学生又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困惑矛盾、消极退缩、止步不前。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但又不甘放弃,因此出现上进与退缩的冲突。

(三)自我的统一

自我分化是自我统合的环节,自我统一则是自我同一性的真正建构。自我的统一即是“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统一,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和谐发展。自我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冲突属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由于大学生自身性格、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人生目标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差异,自我的统一有以下几种类型:

1。积极型

积极型是指努力改善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这一类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比较全面和客观,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较为理性和深刻,能够从多个方面去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实际出发衡量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好高骛远。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不懈的努力完善现实自我,逐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统一。这种积极的自我肯定既符合自我的客观实际,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奋斗精神。

2。现实型

现实型是指依据自身的实际修正理想我中的某些过高标准,同时改善现实我,使二者互相趋近。这类大学生虽然降低了“理想我”的目标,使之朝着“现实我”靠拢,但也能够表现出个体对自我较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符合现实情况,是一种积极的自我统一。

3。庸碌型

庸碌型是指放弃理想我,迁就现实我,以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这一类大学生在涉世之初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们确立了理想中的自我形象,并立志实现理想。但是他们一旦在完善现实我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便主动放弃理想我,选择安逸、不求进取、满足现状、顺其自然。这类大学生如果能放平心态,欣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保持乐观的精神,简单地工作和生活,也不失为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但如果是生性懒惰、追求享受、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就很容易偏向消极型的自我统一。

4。冲突型

冲突型是理想我与现实我难以达到完全统一的一种类型。这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经常处于矛盾或冲突之中。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自我认知忽高忽低,自我体验忽好忽坏,自我控制时强时弱,心理发展极不平衡。他们时而乐观,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理想我;时而悲观,消极地屈从于现实我。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严重,将会导致心理疾病。

5。消极型

消极型是指理想我和现实我在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上的消极统一。这类大学生大多固执偏激,他们在追求理想我的过程中屡受打击,以致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败感,丧失自我价值感。他们不能正视现实条件和自身的局限,对现实我极为不满,不甘心屈从于现实我,因此常常表现出内心苦闷、悲观失望、愤世嫉俗等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三、自我统合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实现自我统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而形成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很多大学生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对未来缺乏信心,经常伴有焦虑、内疚、失望和抑郁等情绪体验,并出现自责、自鄙、自怨、自弃等心理现象。

2。自负

自负是指个体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自负的大学生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过高、骄傲自满、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固执己见。他们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习惯夸耀自己、贬低别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不能总结教训,而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寻找客观原因,认为自己怀才不遇,一直心理失衡,甚至自暴自弃。

3。虚荣

虚荣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尊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扭曲自尊的表现。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且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他们希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希望受到夸耀和赞扬。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这种虚荣心,与同学互相攀比、奢侈摆阔、吹嘘夸大、说谎作假,甚至为了满足虚荣心而犯罪。事实上,虚荣心理会使大学生误入歧途,阻碍其学业和事业的发展,使他们失去他人的尊重和友谊。一旦个体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自卑心理,自暴自弃,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4。逆反

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寻求自我肯定、强调个人意愿的特点,他们渴望在思想上、行动上以及经济上尽快独立,因而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在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的驱使下,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通常对事物持否定态度,并带有极端、消极和抵触的情绪,显出盲目性、放纵性和顽固性等特点。他们对正面的教育表现出怀疑和反感;对社会、人生以及个人发展持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易感情用事,不在乎造成怎样的后果。如果逆反心理经常、反复出现,就会构成一种偏激、狭隘的心理定式,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对自我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从众

所谓从众,就是个体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一般来说,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在大学生群体中从众心理同样普遍存在。从众心理严重,会抑制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其思维,弱化其自我意识,减弱其创造力,使个体缺乏具有自我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

6。自我中心

当今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人习惯了被关爱和娇养的生活,过度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半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学生事事都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自私自利、固执己见、唯我独尊,习惯于将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强加于人,并习惯让人服从自己、迁就自己。他们不会顾及他人的立场和感受,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长此以往,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产生心理障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