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PPT >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第1页)

第二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第1页)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

如果心理困惑没有得到及时化解,便有可能被强化。当负性情绪体验在时间上和强度上都影响当事人的正常生活时,心理困惑便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

一、心理疾病及其鉴别

心理疾病是指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每种心理疾病除具有各自明确的定义外,还都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心理疾病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三维度的对比分析

(1)纵向标准:与以往的心理状态相比,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标准:与周围大多数人的言谈和行为相比,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所处的情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不但要看精神症状是否存在,还要观察症状出现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二)统计学标准

心理特征测量的结果一般为正态分布,在正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三)社会适应标准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看当事人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是否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通常而言,心理异常者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

二、神经症

神经症属于功能性心理障碍的一类,在广泛的意义上可以指任何引起沮丧的精神失衡。当事人有痛苦的感觉,但不包括妄想与幻觉,其行为也不会让人难以接受。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把神经症定义为一种具体的精神疾病,并将其分为焦虑症、恐惧症、神经衰弱、身心症、强迫症、其他或待分类的神经症六个亚型,这里主要介绍焦虑症和恐惧症。

(一)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的、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常常表现为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又称慢性焦虑症,是焦虑症常见的形式,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具体表现如下:①精神焦虑,以精神上的过度担心为核心症状,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测的某种危险或者不幸经常担心,常伴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坐卧不宁;②躯体焦虑,主要表现为运动不安与多种躯体症状,患者常常会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③警觉性增高,表现为过度的警觉,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注意力难集中,情绪易激惹,感觉过敏。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症,与慢性焦虑症相比,主要表现为发作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反应强烈,患者常常感到灾难性结果濒临的害怕和恐惧;常出现在无特殊的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会出现头昏、出汗、心跳过快、呼吸困难、四肢麻木和感觉异常。惊恐障碍一般起病急促,也能很快终止,历时5~20分钟。

(二)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其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惧发作。

恐惧症主要表现为过分地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的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患者对这种恐惧明知是过分的和不合理的,但是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由于患者会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正常生活,有时会出现社会功能受损。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

恐惧症的诊断标准如下:①心理症状或者自主神经症状必须是焦虑的原发表现,而不是继发于其他症状;②焦虑必须局限或发生在特定的情境或针对特定的物体或情境;③对恐惧情境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特点。依据恐惧对象不同,恐惧症大体可以分为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对象恐惧症。

广场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离家或者独处,害怕处在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自认为难以逃离,在无法获得帮助的环境中恐惧不安。这些环境通常是一些公共场所,由于患者会回避这些场所,因而会出现不能离家、害怕没人陪伴离家,甚至害怕独自在家的症状,最终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受损。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续地害怕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羞辱和尴尬的社交行为,担心被别人嘲笑,消极评价自己的社交行为,并在相应的社交场合持续紧张或恐惧,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会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常伴有出汗、脸红和口干等症状。尽管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但是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所。极端的患者会出现自我社会隔离,这些回避行为严重影响个人正常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关系。

特定对象恐惧症指患者的恐惧局限于特定的物体、场景或活动。主要表现有三方面:可能要面对恐惧刺激的预期焦虑、面对时的恐惧以及为减少焦虑的回避行为。患者通常害怕的不是物体或场景本身,而是随之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恐惧驾驶是害怕交通事故,这些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和持久的。尽管患者承认这些对象没什么可怕的,但仍不能减少他们的恐惧。

三、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续的情绪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理疾病,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也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心境障碍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

(一)躁狂症

躁狂症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绪高涨。患者的主观体验特别愉快,自我感觉良好,兴高采烈,得意扬扬,但常常情绪不稳定,时而欢快愉悦,时而激动暴怒。

(2)思维奔逸。表现为联想过快、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常常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能力最强的人,患者常夸大想法,但是内容并不荒谬。

(3)活动增多。主要表现为精力旺盛、兴趣范围广、动作快速敏捷、活动明显增多,但耐心不够,整天忙忙碌碌,但做任何事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常一事无成,爱管闲事,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判断,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

(二)抑郁症

抑郁症常见的临床症状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绪低落。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轻的患者常感到缺乏兴趣,即使平时很喜欢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任何事都提不起劲;程度重的患者会感到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常常会说“活着真没意思”等。在情绪低落的影响下,患者的自我评价低,常常会感到自己的一切都不如别人,常常将错误归咎于自己,产生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2)思维迟缓。主要表现在思维的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患者会觉得“自己的脑子像生锈了一样”,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主要表现在活动方面显著持久地被抑制,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情,也常常会不愿出门、不想上班、不愿参加平时喜欢的活动,严重时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

(4)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并且醒后不能再入睡,也有患者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等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