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的PPT >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2页)

第二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第2页)

心理健康具有延伸性。心理健康标准是从人的优秀心理品质中总结出来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它反映的仅仅是对个体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应具备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因此,心理健康具有延伸性,它是一项每个人都可通过发挥自身潜能、毕生发展和追求的目标。

三、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经逐渐加深,但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们往往还是会不知所措。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呢?

(一)坦然面对

对于大学生来说,出现了心理问题虽然不是好事,但也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有些学生一旦在情绪上出现困扰,或者在身体上出现某些不适就如惊弓之鸟,担心、焦虑导致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甚至害怕患上精神病。其实,心理问题也和身体问题一样,难免会出现,因此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坦然面对自身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

(二)别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多种多样,成因也往往较为复杂,大学生切勿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而急于做“诊断”或者“贴标签”。弄清问题虽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成长的烦恼”,不必杞人忧天。

(三)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样一个特点——你越是关注,问题似乎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问题不放,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中,调整生活规律,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把精力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四)调整生活规律

健康的生活和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只要将不良生活规律稍加调整,给自己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及良好的生活节奏,很多所谓的心理问题也会随之缓解。

(五)不要讳疾忌医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要有一个正确、开放的认识,就像了解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阶段性的、相对的发展过程一样,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心理困扰,当个人的力量无法化解这些困扰之时,适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会让人更快地恢复心理健康。

【阅读】

想家与大学生活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大学,大部分人对大学环境和即将面临的独立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兴奋。然而,很多人因为想家和没有安全感,原有的激动很快便黯然失色。想家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最为平常的问题,特别是那些第一次离开家的新生。

在离家前几星期,一些学生由于预想到可能会出现的生活模式的重大改变而产生一定的消沉和忧虑情绪;一些学生是在入学后的几天或者几周开始想家;还有的学生是在第一学期末才出现想家的感觉;也许还有的学生是假期回来以后,直到第二学年开始之后才开始想家。

几乎每个人在一生的某些时刻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想家问题。从某种角度而言,想家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说明有一个地方让你感到熟悉和舒服,那里有你关心的朋友和家庭。许多人都积极地与我们称之为“家”的地方相联系。但同时,想家的感觉并不好,你由此会感到悲伤、脆弱、不适应,有时还可能让人感到焦虑和犹豫。

那么,想家时,你可以做些什么?

承认自己正在想家,这对于那些离开家的学生来说是很自然、很正常的反应。要知道很多其他学生与你的感觉是一样的,只是他们可能没有告诉你。

与哥哥、姐姐、朋友或同样离开家的同学谈心。

把家人和朋友的照片贴在你的展示板上,把这些照片与你喜爱的学校建筑、活动、事件和在学校结交的新朋友的照片放在一起。

了解校园和周边社区的环境;和朋友一起去探寻美味的食物,去游览有趣的地方;回到家后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你所知所学的东西。

要保证充足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营养对情绪及身体健康都是必需的。

充分利用学校文娱体育设施进行更多的锻炼。

参加一些学生社团或活动;你的宿舍通常也是可以融入其中的好地方。

和家里人保持联系,但要适当限制电话的使用,通过交谈或写信告诉他们你的活动和经历。

和你在其他大学或学院的同学保持联系,与他们交流你的经历和活动。

计划好回家的事并做好安排,这有助于减弱回家的冲动并使调整的过程变得轻松。

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调整。克服想家的困扰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如果你持续想家,或由于想家而明显干扰了学习及与外界的交往,应考虑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谈一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