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关于理性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 第四节 从知识分子到学者(第2页)

第四节 从知识分子到学者(第2页)

[9][法]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6。

[10][美]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引言。

[11][美]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M]。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3。

[12]R。EyermaureandPolititelleModery,Cambridge:PolityPress。1994。

[13]Bourdieu。TheoftheUheRoleofIualsintheModernWorld’,Telos81(Fall)。99。

[14]Baumaorsaers:Oy,Postmodernityauals,Cambridge:PolityPress。1987。2。

[15]GouldureofIualsandtheRiseoftheNewaPress。1979。33。参见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顾晓辉,蔡嵘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6][英]弗兰克·富里迪。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戴从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30。

[17][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8。

[18][德]费希特。关于学者的本质及其在自由领域的表现[C]。费希特著作选集(第4卷)[M]。梁志学,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6,337,340。

[19]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1,(1)。

[20][德]马克斯·韦伯。韦伯论大学[M]。孙传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96。

[21]同上书,第94页。

[22][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4。

[23][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

[24]正如北京大学学者陈平原指出的,总的感觉是,目前中国的大学太实际了,没有超越职业训练的想象力。校长如此,教授如此,学生也不例外。

[25]赫钦斯认为,专业主义将大学专业学院变为职业学校贬低了大学的功能,并不能提高专业的地位,大学职业教育化对大学而言是有害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不需要职业教育和训练,而是认为职业化与大学的职能不相称。他举例说当时英国的律师业和美国的律师业水准存在较大差异,就是因为美国大学法学院强调实际训练,而英国大学法学院则注重对法律的理解。

[26][美]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4。

[28]黄福涛。从自由教育到通识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6:(4)。

[29]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N]。解放日报,2010-08-15。

[30]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31]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N]。解放日报,2010-08-15。

[32]在处理大学学者与社会间经济冲突方面的问题时,一般认为,责任伦理的准则就是当大学学者、学生、大学三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和大学的利益高于大学学者的个人利益。大学学者永远要把学生当作目的,而不是工具。从这方面说,大学学者掌握着能够衡量自己职业良心的道德责任标准。

[33]易蓉蓉。科学家,请保持布衣本色[N]。科学时报,2006-07-31。

[34][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梁学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6-46。

[3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3。

[36]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N]。解放日报,2010-08-15。

[37][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0。

[38][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75。

[39][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20-124。

[40]对于今日“知识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问题,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诺尔士认为,他们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识哪些是“应该做的”,能够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这与现代大学的使命直接相关,因为这关系到怎样培养知识人的问题,关系到明天社会文化的性格与动向的问题。大学教育的性格与使命、大学学者的性格与使命与国家社会的今天及前景密不可分。

[4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5-16。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