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韩水法、莫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9。
[12]同上书,第19页。
[13]F。TenbruofThematitheWorksofMaxWeber,inK。Tribe(Ed。),ReadingWeber,Le,1989,75。
[14]J。Habermas,TheTheoryofuion(Vol。1):Reasoionalizatioon,MA:BeaPress,1984,143。
[15]C。Seyfarth&W。M。Sprondel(Eds。),Seminar:Religiolitwig,Frankfurt,1973,342;转引自[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6]J。Habermas,TheTheoryofuion(Vol。1):Reasoionalizatioon,MA:BeaPress,1984;J。Rawls,PoliticalLiberalism,expandeded。,NewYork:biaUyPress,2005。哈贝马斯与罗尔斯曾区分了“理性”(reason)与“合理性”(rationality)区别与联系,都倾向于使用后者。
[17]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22。
[18]同上书,第222-224页。
[19]傅永军。韦伯合理性理论评议[J]。文史哲,2002,(5)。
[20]R。Brubacker,TheLimitsofRationality:AheSodMhtofMaxWeber,BeAllen&Unwin,1984,p。1-2。
[21]S。Lukes,SomeProblemsaboutRationality。inB。Wilsoionality,Ne;ROW,1971,p。207。
[22][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l987。156-157。
[23][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4]同上书,第5页。
[25][德]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M]。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6]苏国勋。韦伯社会学思想概观(续二)[J]。国内哲学动态,1986,(10)。
[27]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10。
[28]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12。
[29]Eyay,ed。GuehandClausWittich,2Vols(Berkeley:UyofiaPress,1968)。P22。或[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4。
[30]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2。
[31]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32]当代西方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工具理性”也称为“功效理性”“效率理性”“方法理性”或“技术理性”。
[33]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89。
[34]尹广文。韦伯社会学中的理性化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27。
[35]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82。
[36]同上书,第93页。
[37]同上书,第89页。
[38]同上书,第91页。
[39]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26-327。
[40]同上书,第326页。
[41]同上书,第97页。
[42]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97。
[43]同上书,第98页。
[44]即后来库恩(T。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的“范式”概念。
[45]意思是指,尽管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于“理性化”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但最后造就的是一种“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享乐者”的“铁笼”社会。顾忠华认为,韦伯矛盾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西方文化具有反省的能力。尽管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灾难,但比我们更有能力避免所谓“铁笼”的困境。
[46]顾忠华。韦伯学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7]顾忠华。韦伯学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