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概述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界定,服务包括“任何部门的任何服务,但在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除外”;规定行使政府职权时提供的服务指“既不依据商业基础提供,也不与一个或多个服务提供者竞争的任何服务”。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是以教育服务为对象的商业交易活动,是国际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服务贸易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一般来讲,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是指在国与国之间主要出于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服务的输出与输入。教育服务是商业性和市场化的教育活动,当提供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双方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就构成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教育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受到GATS有关条款的约束。GATS所确立的教育具有商业性和市场化的特点。GATS第十三条明确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完全资助的教学活动(如军事院校)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范畴。WTO按照联合国暂定的主要产品分类(UNProvisioralProductClassifi,CPC),将教育服务分为: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和其他教育服务。所有WTO成员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的竞争。同时,GATS还从服务分类学角度明确了服务贸易的范畴,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提供方式,即过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从而也确定了相应的教育服务贸易形式,它们分别为跨国远程教育、出国留学、境外投资办学和聘用外籍教师。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区别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关键在于前者的标的物是教育服务及相关产品,因此,其主要特点与教育服务及相关产品的特点密切相关。
(一)教育服务及其产品主要特性
教育服务是整个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业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具体表现在:[1]
1。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性
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但在服务业中教育服务又具有特殊性。教育服务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增大,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教育服务是一种为社会发展打基础的产业。其作用比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更具有基础性、间接性和长效性的特征。
2。教育服务具有交换性、市场性
应该承认教育市场存在,而且有国内和国际两种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活动必然以教育服务进入社会市场。在教育市场中高质量的教育,优质教育,有特色、有品牌的教育,则是社会稀缺资源,人们会竞相购买,于是就形成了社会对教育的消费性选择。
3。教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与共发性
教育服务产品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同时参与下进行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校及教育者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主要生产者,或者称生产的主导者,家长及学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若从学生主体性角度分析,学生应是积极参加者。教与学是在同一个时空中进行的。生产教育服务产品与消费教育服务产品是不可分割的,是同时发生的,教育服务具有同时空性和同发生性特性。
4。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具有多层次性与多元性
教育服务产品在市场上消费,其购买对象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从消费对象上看,具有多元化特性,包括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等。教育既有投资性,又有消费性,其中国家和社会是教育服务产品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教育服务产品的最大消费者,或者称购买者。企业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包括私营企业),同样需要购买教育服务产品,特别是教育服务中的培训服务。这种教育培训服务形式既可以由企业投资举办,也可以在教育市场上购买。家庭和个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分担部分教育成本(即学费),学费虽然不完全是教育服务产品的价格,但它部分起着教育服务产品价格的作用。
正是由于教育服务具有上述特性,才使得教育服务产品具备公共产品性和外部经济性。教育服务产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受益非排他性、取得方式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非营利性等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在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的生产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潜力,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文化素质,对一个国家建立政治文明也有重要意义;教育对于文化的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以及文化的净化和创新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具有溢出效应。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育服务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服务的无形性、非储存性和异质性等特质,以及教育服务产品所具有的外部经济性和公共产品性,才决定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如下基本特征。[2]
1。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统计具有不确定性
这一特征是由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决定的。而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提供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是伴随着外汇收入的人员进口而实现教育服务的出口;其次,教育服务产品使用后的利益也是无形的,它要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教育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教育服务产品的具体形态,而消费者也只能从主观上感知教育服务质量。教育服务的无形性决定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统计上的不确定性。由于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并不是以看得见的形式经过海关,由海关进行国际贸易统计的传统方法难以适用。因而,国际上和世界各国所收集的教育服务贸易的数据是难以确定的。目前各国所收集的教育服务贸易数据大多以境外消费为主,即出国留学服务贸易方式,其规模远远小于其实际规模。
2。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具有较长的周期性
教育服务和其他类型的服务,虽然都具有非储存性的特点,必须现时消费,但是教育服务贸易不像其他服务那样消费时间较短。教育服务的消费周期很长,从接收留学生到提供完毕教育服务,短则数月,如短期语言和技能培训,长则数年,如各种正规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高等教育层次。
3。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更加突出异质性
教育服务的异质性是指不同的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差别,许多教育机构经过多年的历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为发达国家主宰,发达国家明显拥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市场赢利的最大份额,广大发展中国家几乎处于绝对教育进口国的境地。相对于其他国际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不均衡性更加鲜明。
4。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更加复杂
由于教育服务的无形性,使得教育服务可以轻易绕过各国海关的监管,因此,各国主要不是通过海关措施而是通过国内立法和行政法规来实现对教育服务贸易的管制。这样教育服务贸易必然涉及各国复杂的法律、法规等问题,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又涉及一国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主权等问题。各国主要利用国内立法对教育贸易进行管理,而国内立法更强调国家利益的安全性和教育主权利益。因此,各国常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国内立法对教育服务贸易设置重重障碍。而且由于各国国内立法所涉及的法规领域范围广泛、内容庞杂,在灵活性、隐蔽性和保护力等方面使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壁垒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显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地位
教育服务贸易起源于不带商业色彩的文化教育交流,主要指政府公派留学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之间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留学也由单纯的文化行为衍生出政治行为。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所有发达国家,接受外国留学生都与该国基本的政治外交政策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把接受外国留学生视为保持它们在第三世界之影响的重要手段。1973年中东石油战争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和财政危机暂时中断了原来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改变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教育服务贸易也从一种扩大政治和意识形态影响的途径,转变为摆脱经济和财政危机的手段。英、澳等国相继取消了对外国留学生的学费优惠措施,转而向外国留学生收取学费。美、法、德等国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政策。这一转变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由援助和合作转向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亦即朝着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贸易机构在统计国际服务贸易时,将教育服务贸易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列入服务贸易的统计范围,这也是教育服务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服务贸易是教育国际化与服务贸易相结合的产物,它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的新兴领域,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急剧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的国际教育已经成为其服务贸易的重要部门(见表8。1),全球国际教育服务贸易额每年高达300亿美元以上,国际教育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部门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8。1部分发达国家教育服务出口占本国服务贸易总额比例表(单位:%)
从表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国家,教育服务收入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从1970年的0。6%上升到2005年的23。6%,教育出口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出口产业。相比之下,加、英、美三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但较其他国家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可以预见,教育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中的进出口比例越来越高,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全球服务贸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