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服务贸易课件 > 第三节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第2页)

第三节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第2页)

(二)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是提升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科技创新对于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而言无疑至关重要。而构建文化贸易产业基础,更要重视创新的力度、广度以及创新技术与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创新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社会财富及休闲时间的增加,带来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传播与现代科技最大限度的完美结合,从而更好、更多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行业和产品特征复杂的文化经济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生产以及消费的潮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辅助。近年热播的3D科幻电影《阿凡达》以及包括跨境交付在内的各种贸易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科技创新、管理变革,体制改革也是文化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2006年曾被诸多学者视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破冰之年”。文化市场主体、文化市场体系、宏观管理、政府职能转变等关键环节上的改革创新,将有利解放和发展我国的文化生产力。近几年,我国虽然在文化贸易上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然而文化生产与消费却正成为新的经济亮点和增长点。

(三)文化企业及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壮大是文化服务贸易产业构建的中心

文化企业当属文化产业及贸易发展的主力军。而处于一定市场结构中的文化企业,深谙自身行业特点,依赖其产业组织的性质,处理好企业、行业、市场之间的关系。美国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最大的出口部门既不是农业,也不是美国的航空业,而是美国的娱乐业,其原因不仅在于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而且娱乐公司在好莱坞大量集中,带来了明显的外部经济,由此造就了世界瞩目的“好莱坞经济学”。诸如此类的还有印度的“宝莱坞”等。[4]

除此而外,我们还必须重视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它们不仅完善了文化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已成为“文化走出去”和国际文化经济繁荣的桥梁和推动器。当前我国文化贸易出现逆差,其原因除了本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处于劣势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缺乏一批规模和实力较强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因而不能有效地沟通国内外市场,无法及时跟踪国际文化经济发展步伐。要想构建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基础,相关产业组织以及中介机构的壮大是关键问题。

(四)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产业融合是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与提升的重点

发展一国文化经济,促进文化产业以及文化贸易的进步,必须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从资源禀赋和特定要素对产业及贸易发展的意义来看,一国或地区的文化资源禀赋和特色,无论文化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是其形成比较优势、乃至垄断优势的基础。这些优势将随着文化资源的累积性、传承性、广泛的渗透和逐步扩大,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凝聚、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产业的融合已成为势不可当的趋势。文化经济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在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出现越来越多的新生部门;另一方面则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向其他产业部门渗透。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顺应文化经济发展趋势,促进产业融合,发挥文化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功能,则将成为发展和提升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基础的重点。

(五)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和国际化合作是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对于一国文化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处于成长阶段的文化企业和各种机构组织而言是必要的。以文化产业和贸易强国的美国为例,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市场调节型”管理模式来发展文化经济的同时,依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良好的市场环境。日本和韩国则采取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提出“文化立国”,将文化产业视作战略性支柱产业,在资金、政策、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给予倾斜和全力支持,目前已收到良好成效。[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增强其产业基础,必须推进各国、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重视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以及文化例外与文化安全性是各国应该考虑的问题,破除文化服务贸易中存在的各种贸易壁垒对于促进各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同样重要。政府对内的资金政策支持以及对外的交流合作是增强其文化服务贸易产业基础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链接

文化产业“走出去”助推京交会

“俏佳人”和“西京文化”,是两家成功走出国门迈向欧美市场的中国民营文化企业。

将于5月28日开幕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这两家公司将展示其位于美国和英国的电视播出平台。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走出去”历程中的艰难。

“收购美国国际卫视的时候,倾尽了我们公司的全部资产。收购之后,经营如履薄冰。”俏佳人文化传媒公司副总裁李丰说。

俏佳人曾是卡拉OK在中国原始形态的代表。

20世纪90年代,公司出品的一批老式录像带曾见证着中国卡拉OK从引进到成长的历程,那些熟悉的旋律至今仍是“60后”“70后”难以忘怀的回忆。

2009年,俏佳人文化传媒公司成功并购美国国际卫视,成立了I电视联播网。

2011年2月,又并购美国大纽约侨声广播电台,打造起华人在美国的立体传播平台和公共文化推广平台,将春晚、《还珠格格》等一批中国电视节目搬到了美国,覆盖美国用户超过7000万人。

作为“走出去”队伍中的“老兵”,李丰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在海外树立一批中国文化的品牌。

“这些年在美国超市,你不用看产品,闭着眼睛去摸,只要价钱低,肯定是中国的。这说明我们的产品走出去了,但是品牌还没走出去,企业还没走出去。”

李丰希望,有朝一日,中国文化企业真正走向国外主流社会,有外国人主动来找中国的文化企业要产品、谈合作,这或许才是文化“走出去”最好的回报。

另一家“走出去”的是西京文化传媒公司,在2009年全资收购英国普罗派乐电视台,西京文化成为首家进入欧洲主流播出系统的中国民营企业。

目前,普罗派乐已经覆盖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2300万观众,有线电视入户英国1000万户家庭。

“当初走向英国市场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都历历在目。”西京文化总裁叶茂西说,这种困难,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一样的。京交会提供的平台,将有助于它们了解中国企业,为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遇。

在叶茂西的眼里,京交会将使欧洲人看到更多中国的“名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

叶茂西透露,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西京文化传媒将在位于伦敦克里夫兰大街的普罗派乐电视台成立一个2012伦敦奥运会媒体运营中心,为地方媒体前往伦敦采访奥运会提供便利和帮助。

资料来源:张轶骁,《文化产业“走出去”助推京交会》。2012。04。12,teg。iail_2012_041113786473_0。shtml。

[1]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页。

[2]杨晨。文博会成交将破1200亿文化企业30强出炉。证券时报,2011。05。14,A002版。

[3]它们分别是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威廉·莫里斯经纪公司(WMA)、国际创意管理公司(ICM)、联合艺人经纪公司(UTA)。

[4]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41页。

[5]方彦富。国内外文化产业管理若干模式探究。亚太经济,2009(6):48-57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