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 > 第一节 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基本概念(第1页)

第一节 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基本概念(第1页)

第一节国际物流服务贸易基本概念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一)物流的概念

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

我国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引自国家标准GBT18354-2001)

(二)国际物流的概念

国际物流(IionalLogistics,IL),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其狭义的理解是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从而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和收取货款,而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和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引自中国物流学会定义)

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各国之间贸易的必经途径,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

(三)国际物流的特点

国际物流的特点如下。

1。物流环境的差异性

国际物流所面对的环境相对于国内物流来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表现在社会、法律、文化、风俗、语言、科技、设施等方面,这无疑会加大国际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物流系统范围的广泛性

国际物流系统不仅具有物流本身复杂的功能要素,与外界的沟通本来就很复杂,而且还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错综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因素。这些因素造成国际物流需要较长的时间、操作难度较大,以及面对较大的风险。

3。物流信息系统建立更加困难

国际物流所面对的市场变化快,稳定性小,所以对于信息的提供、收集与管理具有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而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化信息系统成为发展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物流信息水平不同,从而大大加大了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

4。要求物流标准化具有统一性

由于国际物流涉及不同的国家,要使国际间物流相互接轨,并顺畅展开,就必须要有一个标准统一的国际物流系统。在国际物流系统中,必须推行国际基础标准、安全标准、贸易标准、卫生标准、检疫标准等的进一步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运输、包装、配送、装卸搬运、储存等技术标准,从而达到国际物流标准化的高度统一。

二、国际物流的组成

国际物流的组成如下。

1。国际货物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国际物流的核心。国际货物运输是国内运输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是衔接出口和进口运输的桥梁和纽带。相对于国内货物运输来说,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复杂、风险性大、时间长等特点。现代国际货物运输主要依赖集装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物流系统的效率。

2。商品包装

在物流系统中,商品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便利流通以及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对商品包装进行设计及具体包装作业中,应将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等物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规划,实现现代物流系统所要求的“包、储、运一体化”,提高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

3。商品储存

外贸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流通过程。商品储存需要克服外贸商品在时间上的延续,创造商品的时间价值。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可能降低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需要对商品加强管理,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加快周转速度。

4。进出口商品装卸搬运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装卸搬运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活动,它出现的频率较其他物流活动高,同时装卸搬运要占用很多时间和消耗很多劳动。在进出口商品过程中,货物的装船、卸船,商品进库、出库以及在库内的搬、倒、清点、查库、转运转装等都是装卸与搬运的重要内容。装卸搬运效率不仅决定物流活动的效率,而且是影响物流活动费用高低的重要因素。

5。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

流通加工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环节和重要功能之一。进出口商品的流通加工与检验,不仅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提高物流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通过加工过程提高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扩大出口与进口。流通加工主要包括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商品检验等出口商品服务和生产性外延加工。在对外贸易中的商品检验,主要是对进出口商品品质、规格、数量以及包装等实施检验,对某些商品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对动植物及产品实施病虫害检验;对进出口商品的残损状况和装运某些商品的运输工具等亦需进行检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