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路漫漫:我的无悔选择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和我们“教育梦”的提法异曲同工。“乌托邦”也好,“梦想”也好,寄托的都是人类超越现实的努力和趋向真善美的理想。乌托邦和梦想是虚有的,但却是必要的,因为它们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灵光,照亮文化教育之路的明灯。
是的,教育是一条通向未来、通向理想的道路,我很明智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也很感激教育之路选择了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仍将上下而求索。
(一)拿起一支粉笔
1986年,我第二次参加高考。高考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因为作文成绩太低,我的语文只得了68分;还好虽然语文成绩拖了后腿,我的总分还是过了本科线。这件事情也让我在后来的学习中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的理论十分认同,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智能。
当时,军事院校是我的第一选择。一是因为内心的英雄情怀,再者是父亲曾经的军旅生涯让我对部队大熔炉充满期待,还有就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替父母分忧,但遗憾的是,招考飞行员和军事院校,都因为体重不够而失败了。
师范院校是我的第二选择。因为志愿没有填好,最后,我成了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物理系的一名专科生。
尽管如此,父母和乡亲都还是那么高兴。毕竟,乡村里走出了大学生。我们那一届常山村小学的学子们,能够考出农门的也仅有两名。记得当时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请来了电影队,村民们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看了一场露天电影。
就这样,我离开了家乡。
虽然只是一名专科生,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但正是在湘潭师范学院物理系系统的师范教育过程中,我模模糊糊的职业感觉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出人头地的理想可以凌空高蹈,但职业选择必须脚踏实地,我喜欢自己的专业,慢慢地,我也开始喜欢当老师的感觉。
图1-4在图书馆博览群书
我依然珍惜学习的机会,很踏实、很勤勉地学习,我的学业依旧出众,我的性格也依旧稳重、自信。物理系的办公室主任谭仲池老师很喜欢我,她给了我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我很快学会了组装电视机以及各种电气设备,也很快拿起粉笔,学会在黑板上有条有理地板书我的学习心得。
1988年7月,我从湖南湘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我们这一届毕业生,有三个择优分配的名额,我是其中之一,被择优分配到湖南省黄金公司。公司二次分配,我到湖南沅陵金山中学(原金矿中学)任教,从此拿起了粉笔,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我知道,与其说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毋宁说它是很平凡、很琐碎的一个工种,所以俗话有“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一路走来,我亲眼见到,也亲身体会了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子,甘于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内容但却固守崇高精神境界的好些优秀教师的风范,正是因为他们的关爱、他们的点拨,我模模糊糊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才变得清晰而又坚定,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热爱教师工作,不管其工作的内容是如何平凡,我总能从其工作性质的伟大中品咂到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执着情怀。是的,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到什么高度,一个人的精神站在哪里,他的高度就在哪里,他的位置就在哪里,而不管是什么职业。
图1-5走上物理课讲台
给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为了胜任我的工作,我必须加倍努力地学习,不仅是大学三年。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在1994—1997年通过三年函授学习,在湖南教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完成了专升本在职进修。调到广州之后,我又在2001年攻读了广州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班。
为人师表,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想起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师长们,小学的肖煌老师、初中的张德明老师、高中的戴海南老师、大学的谭仲池老师,正是他们的爱、他们的专业素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塑造了我,在我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就建立起一个爱的精神谱系。
(二)坚守三尺讲台
自从走上教师这一职业岗位,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讲台。说实话,在我的心目中,讲台就是我的舞台,讲台总是让我有一种特别的冲动,我想要站上去,想要对孩子们说点什么。在讲台上,我就是无冕之王,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在湖南沅陵金山中学(原金矿中学),我从1988年7月一直干到1998年3月,从班主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到校长办公室主任,再到1996年被提拔为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党支部委员,我在这所学校的讲台上站了10年。
沅陵金山中学是山区大型企业子弟学校,孩子们都很淳朴,师生关系特别融洽。于我而言,这是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但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不管在什么位置、什么场合,严格要求自己已经成为我的本能,追求优秀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很扎实的专业功底,我也得到了大家的接纳和认同。
在沅陵金山中学的10年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发现学生各有特点,各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一个教师有足够的爱,有一定的技巧和办法,就可以赢得孩子们的心。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孩子接受你,喜欢你,甚至崇拜你,就会想方设法完善自己。
图1-6送学子入读清华园
1998年3月,我调入广州市白云区第六十五中学,再一次从班主任开始干起。2000年,在生源基础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任教的班级物理平均成绩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普通班的成绩持平,我被提拔为年级组长。
图1-7亲如手足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时会碰到所谓问题学生,在六十五中就遇到了老师们众口一词认为难教育的一位。这个孩子不仅完全不爱学习,还根本不遵守学校纪律。不是逃学,就是在教室找同学和老师的茬儿,欺负同学,顶撞老师,好几位女教师都被他弄哭过。我大胆地接手了这个班级,琢磨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班级让每一个孩子都自荐自己的班级管理职位。不出我的意料,这个孩子也填报了志愿,他的意向是当体育委员。我知道每个所谓坏孩子、所谓问题学生心中其实都住着一位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认可的好孩子。我不顾其他老师的不同意见,委任他担任这一职务。此后,他的表现大变,学习积极性也被很大地调动起来,在学习基础很薄弱的情况下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大学专科。这个学生一直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结婚、生小孩都曾请我出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其实更加重情知义,何不帮助这些孩子们充分发现自己,从自己的优势智能入手找到成长内驱力呢?如何让孩子们发现自我?自荐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甚至管理学校的过程中都经常运用这种方法。
图1-8云山之下,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