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一文化场 爱不够的八十中(第1页)

一文化场 爱不够的八十中(第1页)

一、文化场:爱不够的八十中

当校长并非我的预期,也不在我的意料之中,但当校长这一职务落到我身上的时候,我发现,近2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近20年的教育教学思考,已经让我做好了全部的准备。

我是1998年调到广州白云区工作的。如前,当时的我,已经在湖南沅陵金山中学做了两年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调到六十五中之后,我从班主任开始做起,之后担任年级组长。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其实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人的性格往往存在很大的张力,外表大大咧咧的人内心常常很脆弱,看似小心翼翼的人却常常有一颗刚强的心。我承认我是有建功立业的追求、出人头地的想法,但却不会逸出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是一个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做好本职工作的教师,我要的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做好业务、做出成绩。

图2-2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我任教的班级物理成绩节节攀升,我担任了六十五中的年级组长;因为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成绩,我引起了白云区教育局领导的关注,2003年8月,我调入培英中学直接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副校长的职位上,我要做的就是服从校长,服从学校工作全局,配合校长开展工作,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上上下下对我的工作评价就是踏实肯干,业绩突出。

图2-3在六十五中的新春团拜会上

在2007年白云区教育局新一轮换届的过程中,我曾经工作过的六十五中提出请我回去工作,我当时工作的培英中学坚持要求我留下来工作,就是这样,一个想要,一个想留,教育局的领导再一次注意到了我,一副很重的担子——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一职于是压到了我的肩膀上。

(一)缘结:云山绿意葱茏

人在大地上生存,从大地上获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资源,人和大地之间有着最朴实但却最深切的关联,对大地怀着最朴实但却最深沉的情感,而地名,正是人地关系最朴实但却最深情的表达。白云区——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州市白云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极其适合人居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仰望湛蓝的天空,总是飘浮着朵朵白云,白云区因此而得名。区内兼有多种地貌,风光独胜:东部和东北部是丘陵地区,有广州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田园沃野,一望无边;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之源。

白云区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三元里抗英、陈子壮抗清故事、招子庸与粤讴、石井桥、石门返照……多种历史资源、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互为渗透融合,使白云大地闪耀着独特的地方色彩。

古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白云区的名字总让我联想起一个脚踏大地、仰望天空的青春少年,生机勃勃,活力无限。事实上,市云埔(白云)工业区,东北部九佛镇、钟落潭镇一带的化工、电子科技工业区,西南部石井镇以台资为主的石井工业区,中部位于江高镇的广州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和位于太和镇的广州民营科技园等构成白云区五大经济发展区,在广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位于白云区东北部的竹料镇,走进八十中的校园,高大的棕榈树矗立在小桥曲径之畔,清雅的亭台辗转于河池水榭之上,楼群之间坪草纤绵,校园里一片绿意葱茏,生意盎然,兼山光水貌、热带风光、田园景致于一体,既是偏处城市一隅的一处江南小景,又有催人奋发的校园景观。

图2-4别致的校门

图2-5娴雅的师友楼

图2-6值周班的孩子们迎候在学校门口

一见之下,我就全然抛却了都市中的喧嚣和纷扰,完全融进这份宁静之中。——这就是我的校园,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一切,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楼群和人群,都让我想起我的故乡,我的母校。我喜欢这个开阔而又丰富的校园,我喜欢在这样宁静又富生机的环境中工作。

作为八十中学的校长,从走进八十中的第一天开始,从见到八十中的第一眼开始,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所学校,在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八十中人”的光荣和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时常告诫自己:从现在开始,我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了,我要对这所学校的学生们负责,我要对这所学校的教师们负责,我要对这所学校的发展负责,我还要对白云区一方教育的发展负责,这样才能无愧于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全校师生的重托,无愧于我新的角色,无愧于自己一贯以来的做人准则和工作作风。

是的,学校是培育人才的场所,是莘莘学子成长的园地,也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还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标杆,历经多年的学习与实践,我深知,一所学校要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办成可持续发展的名校,关键是要能生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表现在学校的环境设施等外部层面,也表现在学校的制度管理这一由外而内的层面,更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气质这一内涵层面。“和谐”理应是一所学校文化的基本特征。

图2-7描画学校发展宏伟蓝图

和谐是对立事物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世间最佳的关系,事物最美的状态,莫过于和谐。和谐也是教育,是学校最美、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八十中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任职以后,我首先就加大了对学校场馆、设施、景观等硬件的建设力度,使得各班级、场室的功能不断改进,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心语室与其说是一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室,不如说是老师和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谈心的地方,通过谈天说地和积极疏导,让一些消极的心理问题和负面的情绪得到消解。绿化广场绿树成荫、静谧雅致,是师生们学习、休憩、漫步的好去处,不单如此,这里的鹿鸣景观中还包含着对古代士林文化的传承以及期待学子成才的寓意。

鹿鸣宴是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袭,宴会的名称来自《诗经》中《鹿鸣》篇。鹿一直以来被崇为仙兽,意为难得之才;皇帝贵为天子,“鸣”意为天赐,故皇帝为东、才子为客的这一御膳意指天子觅才、重才之宴。还有一种说法是:鹿与“禄”谐音,古人常以鹿来象征“禄”的含义,以此表达升官发财的盼望,而新科入举乃是入“禄”之始。但由于古人含蓄自谦,不愿将财富放在嘴边,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于是取了“鹿鸣”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个人价值与家国利益其实并不冲突,升官发财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可以统一在一个人的理想追求之中,所以,鹿鸣景观成为绿化广场的一大亮点。

图2-8静谧的心语室

图2-9葱郁的绿化广场

除了硬件建设之外,要让校园环境真正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就必须强化日常管理,除了有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作为保障之外,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在校园里,很多人都看到过我捡拾垃圾的画面,是的,只要看到一块纸片、一点垃圾,我一定会弯腰捡起,扔进垃圾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样的做法于无声处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在校园环境的维护方面,每一位八十中人都爱校如家。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念你们的名字》一文中说:“我常惊讶,为什么世人不能虔诚地细细体味另一个人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懂得恭敬地省察一下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或雅或俗,都自有它的意义和爱心倾注。如果我们能用细腻的领悟力去叫别人的名字,我们便能更好地互敬互爱,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著名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写道:“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我很喜欢这一段话,也很喜欢这一句诗,因为人在对万物的命名中寄托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一种对灿烂前程的企望。我理解为人父母者为什么要那么慎重地给自己新生的孩子取名字,我希望我的学校每一处每一地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于是,在校园里,我们广泛征集创意和灵思,给每一条路、每一个处所都取了一个温暖的名字。“砺志路”绵延于青翠校道,激励学习磨砺意志,奋发向上;“慕德楼”巍然耸立,既感怀慕德学校并之我校的历史,又鼓舞学子向慕尚德,躬谨修身。这些名字一方面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深厚的情感。我们的八十中,一楼一馆都有爱,一草一木皆是情。

我相信,学校是个教育场,教育的功能不单单只是在教室里面发挥,不单单只是由教师传授一些不同学科的知识,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学子成长为大写的人,学校的每一处所、每一角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每一时刻都如春风化雨,在对学子实施无言的教育。

云山绿意葱茏,校园生意盎然。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大胆工作,这是家乡的伟大人物曾经赋予我的精神财富,我相信自己,只要在放眼国际、国内教育大势的前提下,切切实实立足本校的实际,深入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为师生谋福利,激发师生的成长内驱力和发展内驱力,沉下心思考,大刀阔斧做事,就一定不会在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中迷失了学校前行的方向。

(二)情定:大同社会理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竹料白沙村的杨绍元、寮采村的肖植倩(清末举人)、良田村的刘格非等人士,为了培养人才,建设家乡,开始筹划办学的事情。

1947年春,11位热爱家乡、热爱教育的人士成立校董会,杨绍元任董事长,冯志云、肖丽冬等任董事,创建私立番禺大同中学,校址设在竹料圩抗英纪念馆“同升社学”(现竹料第一小学),学校设初中教学班和初中预备班两个,招生200人。1947年2月,肖植倩任校长。1948年秋,肖竞雄任校长。

当我们追根溯源,梳理八十中的办学历史与文化传统时,发现了“大同”之根。让人感慨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南方城市一隅的偏僻乡里,一群志同道合的地方名士,能够将抗英纪念馆“同升社学”作为办学的校舍,并将其地产作为办学的重要经费来源,而且高举“大同”的文化旗帜,办起一所名为“大同”的中学——这是同升乡人民、同升乡有识之士的创举,也是迎来一种新的教育、催生一个新的时代的号角。

大同中学的校名,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寄托着极其深刻的寓意,表达了经历多年战争的人们对和平大同盛世的渴望和追求,以及通过教育达到世界和平、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期许和梦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