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初中地理课程评价 > 一我们怎样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第2页)

一我们怎样满足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第2页)

图2-1

[课堂练习]

男生、女生各派一位代表,自选题组,回答问题。获胜一方获得红旗。

在案例2-4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绘制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图,然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之后又让男生、女生进行竞赛回答问题,获胜一方可以获得红旗作为奖励。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升地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引导学生在奖励性的绩效评价中提升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绩效评价最初运用于企事业单位管理中,主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员工或团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的考核和评价。当前在教育教学中也普遍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学业成绩评价。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小组学生地球仪制作、地理实验、地理拼图绘图、知识结构框架图绘制等产生的作品进行优秀评选,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也可以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对学生阶段学习效果进行优秀评选。例如,通过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生互评推优等方式评选出阶段学习优秀的学生,并给获奖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或物质奖励。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肯定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还可以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三)适当引入竞赛机制,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个性与思维成型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主动性、求知欲等都在不断提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所开展的许多教学活动都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很难去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少数同学上课开小差而不能投入到学习中的现象。[10]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集中精力地投入到地理课堂学习中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竞赛可以满足初中学生好胜心和表现欲望强烈的心理需求,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展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强化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案例2-5[1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表2-2

续表

竞赛在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因为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学业成绩的高低总是在竞赛中、在相互比较中确定的。案例2-5中,教师制定了课堂竞赛评分规则,先后在“七大洲”“四大洋”和“学习效果检测”中运用了三次竞赛。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下,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各尽所能,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提升了地理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品尝了地理学习的成果,对地理充满了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引导学生在多样的竞赛形式中提升地理学习的效果

学习中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组织内容划分有演讲、游戏、实验操作、作品展示、辩论赛、问题抢答等,按照参与群体划分有男女同学相互比拼、小组竞赛、个人比拼等。竞赛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比赛活动以及常规的阶段性纸笔考试中,这比过去单纯依赖纸笔考试更能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热情,强化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案例2-5很好地证明了这种地理学习环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

(四)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

初中学生无论是心理发展上还是自主学习能力上都不够成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地理教师应及时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和特点,对错误归因的学生进行训练,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闪光点”,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以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成就动机,提高地理学习的质量。

案例2-6[12]三位学生眼中的期中考试成绩

在期中考试中,生1考了375分,比新学期入学考试进步了很多。巧的是他的好朋友生2和生3也考了375分,不过比起入学考他们两个人都退步了。提起这次考试成败的原因,三人各有不同的想法。生1认为自己的进步是由于自己最近学习用功,而且方法得当。生2看到自己退步了这么多,于是就想可能自己的智商太低了,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学习任务,因而学习落后了,这使他感到十分无助,从此消沉下去。生3则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最近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不够努力所致,因而他更加发奋学习。在下一次考试中生1和生3都考得很好,而生2依然如故。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案例2-6中可以看出,生1和生3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和方法层面上,而生2将其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商。依据韦纳归因理论,能力和智商属于稳定、不可控因素,学生进行失败归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而努力和方法属于不稳定、可控因素,学生进行成败归因,就会继续积极努力去争取成功。生1和生3都能正确看待自己学习的现状,并按照自己探寻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因而两人能够再次取得进步,而生2却将失败原因归结于难以改变的因素,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否定,从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可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成败归因,客观看待成绩,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找到适合其学习的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只要方法得当,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够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自我归因中认识地理学习的现状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容易走向思想误区。这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的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其走出思想误区。学生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容易将原因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因此,地理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地理学习的长处,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归因训练活动,帮助其树立信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