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的观察结果与你的预测一致吗?请解释为什么一致,或者为什么不一致。
(4)除了天气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可能影响落日颜色。
[作业提交]
提交一份观察报告。
案例4-18要求学生在15天的时间里连续观察落日颜色与天气状况,并提交观察报告。教师在评价时,可使用观察评价法,依据学生提交的观察报告,从学生能否按一定的目的进行观察,能否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落日进行观察,是否能观察到一些细微特征、发现别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内容,能否条理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能否坚持连续15天不间断观察等方面,对学生地理观察方法习得状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观察报告放入其成长档案袋中,记录学生成长。
案例4-19[22]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评价——长春是个好地方
[材料展示]
图4-5长春各月平均气温、降水图
长春风光图(图略)。
[学习任务]
看图(图4-5及长春风光图),撰写小论文——长春是个好地方。
要求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交通变迁、城市风貌等方面中选取三个方面,论述长春是个好地方。
案例4-19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长春是个好地方”。在评价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提交的小论文,从论文中评价学生:能否把整体的概念“长春”分解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交通变迁、城市风貌等方面加以论述;能否将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风景名胜、历史文化、交通变迁、城市风貌等方面的论述综合为“长春是个好地方”的观点;是否在论文中体现出某一个要素对“长春是个好地方”的影响。如果条件允许,学生的小论文可以装入其成长档案袋中。
案例4-20[23]地理比较方法的评价——比较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材料展示]
长江流域图(图略)。
[学习任务]
请你在长江沿岸地区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区域,通过比较的方法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案例4-20要求学生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在评价时,教师应把握住评价的重点:学生会选择评价对象吗?能提出比较的标准吗?能发现比较对象的共性吗?能发现比较对象的差异吗?具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说出选择这几个区域的依据;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案例4-21[24]地理实验方法的评价——用评定量表法评价学生地理实验方法习得状况
以往,对冷空气如何下沉,为什么会下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讲解,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最好由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通过观察学生设计实验、参与实验的活动,运用评定量表法对学生的活动质量进行评价(如表4-17所示)。
让学生利用有盖的大广口瓶、小纸片、火柴、冰箱(如无冰箱,我国北方学校可在冬季利用室内和室外的温差进行实验)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表4-17评定项目及等级表
案例4-21采用了评定量表法评价学生地理实验方法习得状况。评价项目以3~7个为宜,有几个评价项目就要确定几个子项目的标准。子项目的标准一般有3~5级,第一级要列出最好表现的特征,最低一级要列出最差表现的特征,然后在两级之间划出等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重点评价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效果三方面的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评价学生地理观察方法的习得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有目的、有计划、按顺序地进行观察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能够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评价学生地理观察方法的习得状况,应注意布置观察性作业或者提出观察性问题。在学生观察前,让他们讲出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顺序,需要制订观察计划的,则让学生制订观察计划。学生观察后,让他们描述观察的结果。
评价学生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习得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区域要素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评价学生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的习得状况,应重点把握如下评价要点:能否把所学的地理要素或区域分解成若干部分或就个别属性加以认识;能否把分解过的对象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认识;能否辨别个别区域要素对区域整体特征所造成的影响。
评价学生地理比较方法的习得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能否合理选择比较对象、制定比较标准、表述比较结果
地理比较方法在帮助学生获得有关所学对象的新知识,明确新知识在整个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和记忆已阐明了的地理原理,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评价学生地理实验方法的习得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是否熟悉实验步骤、是否能够独立设计实验
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习得地理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使用仪器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