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怎样评初中地理课 > 三基于地理的学习质量与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第2页)

三基于地理的学习质量与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第2页)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地理课堂学习的知识为生活现象的解释提供解决途径

运用地理为生活,生活处处用地理。教师在传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1-12[20]“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设置问题、进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咱们班第四排、第六行的同学是谁?”学生根据行列数,马上可以指出是哪位同学。那么,人们怎样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呢?

……

[讨论比较、学习经纬]

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张教师提前打印好的空表格(表格略)。

各小组讨论,可分工记录各部分内容。

……

[趣味联系、巩固提高]

关于经纬网的学习,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经纬网地图,了解经纬网的概念。

通过有趣的问题和游戏活动,理解经纬网的用途,复习巩固本节主要知识点。

……

③天天同学收到外校朋友寄来的一封信,邀请他在暑假期间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参加地理考察活动。你能帮助天天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地方吗?

④……中国油田总部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如何?

⑤每八位同学为一组,每组准备一个皮为单色且颜色较深、形状较圆的西瓜。要求在西瓜上标出南北极、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的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标注结束后,相互评比,评出优胜小组,最后按西瓜上的经纬线分切食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又品尝到了味美的西瓜,学习活动达到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生活经验入手能够充分激发其认知基础,进而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建构。案例1-12中,教师从学生座位引入教学,利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变式训练”的教学过程展开学习经纬网。学生对座位号非常熟悉,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较高。在经纬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恰好抓住了这点进行类比设疑。“人们怎样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帮助学生将基于生活的学习迁移运用到了地理课堂的学习中来,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达到了较高的地理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生活习得的经验为课堂地理知识的掌握提供丰富表象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脑海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帮助其体会到地理学习与生活现象是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学生感兴趣并认为是有用处、有价值的经验或技能比较容易学习和保持。这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的“有意义学习”相契合,同时也符合“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背景,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21]的理念。

案例1-13[22]学生自编地理“摘抄报”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报纸、杂志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参考。然而,这些报纸、杂志都是学生的阅读对象,学生在阅读中,往往是被动的,缺乏能动性的。因而,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让学生们自己来创建一份“摘抄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

首期报纸很快就与同学们见面了,与以往大家所看到的报纸的最大不同是,这一份报纸的选材、排版、印刷,全是学生自己做的,并结合了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一期报纸的主要内容有:“报头新闻”——我国被联合国列为严重缺水国家;“报刊摘要”——王老汉五年没洗澡;缺水的华北;教科书重点、难点;练习等。既有从各种报纸、杂志及互联网上摘抄的内容,又有学生自己的小论文、教材分析等。整份报纸的内容紧扣教材内容,又对一些具体事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学生真正地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结合在了一起,受到同学们的极大欢迎。

举办如此一个“办报”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生为了办好报纸,会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办报”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查找资料、组织“办报”的过程中,在报纸的阅读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把课堂的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很好的延伸,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知识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中,更应该是在课堂外、社会中。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地理知识的学习、地理素养的养成是课堂与生活两种学习途径有机结合的产物。案例1-13中,授课教师大胆创新地将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与生活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多种形式将“地理课—相关信息—媒介”有机融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从生活中挖掘教学内容素材——顺利完成了基础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基于地理的学习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基于生活的地理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地理素养的提高依赖于两种学习质量的结合

学生地理素养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运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的。案例1-13中,教师利用学生自编地理摘抄报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跳出“死读书、读死书”的怪圈,巧妙地把课堂的地理知识向课外很好地进行了延伸,其启示是:将课堂获取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反思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把地理学习过程融会贯通于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三)实现基于地理的学习质量与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的路向

教学联系生活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超越生活,提升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发展。在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教学内容具有生动性与实用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课堂的教学案例生活化,善于捕捉生活中学生易于接触的地理信息,并及时将其转化为课堂中的教学素材。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后,既能考虑到学生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案例1-14[23]“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基于热播节目,教师在“气候与人类活动”这一节内容的整个授课过程中采用了“核心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充分考虑了学生这种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之后,创设了一种贯穿课堂始终的类似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回归生活——“我们去哪儿”。整个教学过程在语言运用上科学与活泼并存,两种学习质量相互融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了学生节能减排等环保观念。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

地理课堂不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教学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因素。充分考虑基于生活的学习质量可为地理课堂提供与学生生活经验或学生感兴趣话题类似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从学生“学”的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核心问题情境教学法),注重发展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时代的地理和鲜活的地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地理学习质量,从而使教和学相得益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