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怎样评初中地理课 > 一学生为什么学习地理(第2页)

一学生为什么学习地理(第2页)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天气明显比之前冷,我们都穿了厚衣服保暖。请问衣服主要是由什么做成的,它是工业品吗?我们身边有哪些是工业品呢?

[工业概述]

——自主学习

师:什么是工业?我国的工业发展情况怎么样?请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学习“工业的定义、工业部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些内容。

学生查阅教材、教学辅导,学习基础知识。

……

[我国工业的分布]

——自主学习

师:……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主要工业中心,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并完成教材相关的活动题。

……

——合作探究

师:……请结合教材和地图册,合作讨论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尝试分析影响工业基地分布的因素。

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并展示讨论的结果。

……

——知识拓展

师:请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分布图,合作讨论本地区有哪些工业部门,为什么设置这些工业部门,本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分布图)

……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学习

……

——交流展示

师:请大家结合调查说说我们江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特点,主要生产什么产品,谈谈你对江门高新区的看法。

学生相互交流,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调查结果。

学生学习地理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案例1-3“工业”教学过程为学生发展设计了四个阶段紧密联系的认知过程,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是认识什么是工业,如我们身边有哪些是工业品的讨论等。二是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如要求学生读图查找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三是认识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四是结合本地区工业发展,交流讨论,如教师请学生结合调查说说江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特点等,学生相互交流,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调查结果等。“工业”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促进社会发展进行了迁移联系,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深化、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推动社会进步,走向发展的地理

学生学习认识社会的地理,既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在适应的基础上推动社会进步。《地理课程标准》在世界地理“地域发展差异”中要求“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等,在“认识区域”中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等,在中国地理“经济与文化”中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等,都为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推动社会进步,走向发展的地理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导向。

(四)学习地理有利于参与环境保护

“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渐突出,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关系。同时,人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8]学生学习地理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把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帮助学生认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与相互影响,形成正确的人地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案例1-4[9]“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节选)

表1-2

续表

学习地理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既是一个理念,又可以转换为实践行为。人类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世界文化遗产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成为人们认识历史的“百科全书”。案例1-4从创设情境,展示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片,到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认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启发学生合作交流、分析探究的基础上,再到认同“人类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记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宝,毁坏了再也不能复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帮助学生把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行动取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解决环境问题,走进责任的地理

《地理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提出了开展环境教育的活动,如召开地理专题讨论会,对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例如,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主要措施等;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提出合理建议;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等等。改革教学过程,走向责任的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活动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多样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理解作为公民必须肩负起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