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初中地理评价语 > 一从单向甄别式评价走向多元交互式评价(第2页)

一从单向甄别式评价走向多元交互式评价(第2页)

[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均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资料查找员,分工要求如下。

组长(巡视员):协调组内各成员的活动,组织分工,观察他组研究动态。

记录员:记录整理组内讨论的结论。

发言人:小组讨论后代表本组发表见解。

资料查找员:收集有效地理信息。

(2)合作学习要求。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倾听;各尽所能互帮互助,优势互补,注意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3)课堂竞赛评分规则。

①在平面地图(投影屏幕)上指图正确得1分;在停止的数字星球上指图正确得2分;在旋转的数字星球上指图正确得3分。

②以小组竞赛抢答的方式,谁先举手谁获得回答加分的机会。

③最终统计小组分数时,在小组竞赛抢答得分的基础上再采取加减法,即参加回答且得分的每1人加1分,未参与回答的,每1人减1分。

案例5-1有关课堂教学评价思路的设计是一大亮点。一方面,在“导问研学”环节,通过预设的海陆分布概况、七大洲、四大洋这三大系列的问题链条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对学生新知掌握与地图应用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价;另一方面,贯穿全课的竞赛型学习评价规则的制订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要求。第①条规则能够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平等参与课堂竞赛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第②条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第③条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案例5-1在“导评促学”环节设计的学习效果检测可以认为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与数字星球,通过7道形成性的检测试题全面检查了学生对新课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起到较好地巩固学习的作用。

从评价主体参与情况看,课堂中学生自我评价比较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认知的反思与经验提炼。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中,以“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学习地理需要哪些方法?”展开学习效果评价,此问题亦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对自我学习成效的定性思考。案例5-1中的他人评价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判定,针对各位学生的交流,包括课堂辩论赛中正方与反方的观点陈述,均是以教师为裁判,说明教师充当了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角,而学生间的互评较少出现,教学设计中几乎未有涉及,可谓是一大遗憾。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地理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主体互动交往的过程

《地理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结果的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这实际上是强调学习评价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且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商共建、良性互动的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就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灵活选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式(如图5-2所示)。

图5-2三种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活动,评价就应当渗透于师生交往活动中,是地理教与学过程中的持续跟进式活动。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环节,而是镶嵌于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教—学—评”的一体化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建构的过程。简言之,评价即教学。在此理念指导下的评价过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鼓励学生在交流成果中学会评判,从而有助于学生维持学习的内驱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更加有效的方法探索新知识,以获取更好的评价结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