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消费者行为学难吗 >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第2页)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第2页)

表9-3科尔曼地位指数法中的变量及其评分标准

续表

根据科尔曼地位指数法,科尔曼(an)和雷因沃特(Rainwater)将美国消费者分为上层(14%),中层(70%)和下层(16%)。每一阶层又被进一步细分,总共形成七个在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别的社会群体(见表9-4)。

表9-4科尔曼—雷因沃特社会等级结构

续表

(二)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法

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法是从职业和教育两个层面综合测量社会阶层的一种方法。表9-5列示了编制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的量表、项目权重、汇总计算公式以及地位等级体系。从该表中可以看出,职业和教育均被分为七个类别,但它们被赋予不同的权重。必须指出,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是用来衡量、反映个人或家庭在某一社区或社会集团内部所处的社会地位,同时某个变量上的高分有可能补偿另一变量上的低分。因此总体社会地位可能掩盖某些地位因素与特定商品消费之间的联系。

表9-5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

续表

三、中国的社会阶层

(一)改革开放前的阶层划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权力控制资源的再分配,城乡二元分割,城市社会“单位”化,社会流动很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的制订者和实施者就构成了社会的核心阶层即所谓的干部阶层,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构成了另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是当时社会的中坚阶层,农民则处于社会分层体系的最边缘地带。当时的社会阶层划分是一种政治化、权力化、身份制的分层,表现为强烈的刚性和缺少变化。

(二)改革开放后的阶层划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变。经济因素、职业因素在社会阶层划分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完善,因此社会分层体系也在不断地变化中。现行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划分一般采用陆学艺的研究成果。陆学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具有决定性意义)、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这三种资源的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五个等级和十个阶层。

1。五大社会经济等级(根据家庭人均年收入或月收入数据)

①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②中上层:中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③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④中下层:个体服务者,工人,农民。⑤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况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2。十大社会阶层(根据资源拥有量的差异)

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拥有组织资源),约为2。1%(在城市中的比例为1%~5%,在城乡合一的县行政区域约占0。5%)。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这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②经理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占1。5%(有些城市高达9%)。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是市场化改革最积极的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

③私营企业主阶层(拥有经济资源),占0。6%(私营经济发达地区高达3%,低的地方为0。3%)。该社会阶层是拥有一定数量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群体。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无法和其经济地位相匹配,但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

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拥有文化资源),占5。1%(大城市为10%~20%,城乡结合区为1。5%~3%)。这是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也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创新者和传播者,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⑤办事人员阶层(拥有少量的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占4。8%(城市为10%~15%,城乡结合区为2%~6%)。他们是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是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十几年该社会阶层成员数量仍会进一步增加。

⑥个体工商户(拥有少量经济资源),占4。2%(实际人数要比登记人数多)。这类群体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入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并且以此为生,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力量。

⑦商业服务员工阶层(拥有少量的3种资源),占12%。是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这一阶层和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

⑧产业工人阶层(拥有少量的3种资源),占22。6%(其中农民工占30%)。是指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以及相关人员,其中农民工占该社会阶层的30%左右。经济改革以来,该社会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其人员构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⑨农民阶层(拥有少量的3种资源),1999年为44%。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就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唯一或主要职业和收入来源的农民。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比较低。

⑩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基本上没有3种资源),占3。1%。这一社会阶层是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是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不包括在校学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