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消费者行为学第十版 >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第1页)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第1页)

第二节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对社会阶层的划分方法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是指根据某个单项指标如职业、教育、收入将消费者分成不同的阶层。综合指标法是指赋予职业、教育、收入、声望等以不同的权重,测定消费者在这些项目上的总分,以此决定他属于哪一个阶层。

一、单一指标法

单一指标法对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类指标: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如职业。第二,以潜在地位为划分标准,如收入、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前一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描述人口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后一种划分则是为了了解人口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确定社会阶层划分标准首先要考虑一定社会条件和社会状况,并非任何可以对人们进行等级划分的因素都可以作为阶层划分标准,只有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表现产生较大且持续影响的因素,才能作为划分标准,例如教育程度。此外,确定划分标准时还应注意结合具体的划分目的,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常用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收入

收入与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安全感和积极性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因为收入是维持一定生活方式的必要前提条件,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态度、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高阶层必然依附于高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和职业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收入。很明显,财富能显示人的地位,也是消费能力的衡量标准。然而,一般情况下,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没有教育和职业对消费的影响那么大。因此仅仅以收入作为衡量社会阶层的基本指标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研究者必须决定以哪种收入作为评价标准。是个人收入还是家庭收入,是税前收入还是税后收入,是工资收入还是总收入。第二,人们一般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收入。即使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收入,也不一定是真实的。第三,收入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方式。一个大学教授与一个只受过初等教育的小商贩或许收入相同,但他们的观念、意识、情趣、爱好会有很大差别,而这种差别直接影响他们对商品的选择标准、欣赏品位以及消费观念和态度。尽管如此,收入作为阶层划分标准还是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最主要是因为这种划分比较容易操作,目前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公布按照收入划分的各阶层收入的情况。

[案例9-1]

网络社会阶层

快走族、新概念族和鼠标族是网络社会信息产品最重要的市场。信息经济的消费者和物质经济的消费者有何不同?作者做了一个最基本的观察:购买最昂贵的新型计算机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人,但一定是IT发烧友。而物质商品消费则不同,其消费价值的高低和消费者的收入成正比。因此,研究商品的营销策略,必须区分出商品的目标消费阶层。研究消费阶层的传统方法是人口统计学和消费心理学。前者从人口统计的角度,从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民族、学历等方面分析其市场行为;后者则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方式来分析其市场行为。由于网络社会和信息经济消费的特殊性,即使是在人口统计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群,在信息商品的消费支出上也可能完全不同。

美国Forrester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认为,人们对科技的态度决定了信息经济的消费行为。该公司是从消费者对科技的心态、采用科技产品的动机、购买科技产品的经济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科技消费学也由此而生。

公司根据在美国得到的调查数据,将消费者分为10个组群。①快走族:是事业心重、收入高的科技使用者,多为雄心勃勃、生活忙碌的双薪家庭,是商用软件的主要用户。②新观念族:是那些经济富裕,并深信科技能够惠顾家庭与教育的人。③鼠标族:是高收入、重视娱乐、热爱互动娱乐节目的科技消费者。④拼搏族:是深信科技能帮助事业腾飞的人,很多是学生和年轻的专业人士。这一组群收入较低,但计算机拥有率居各组群之冠。⑤数字潜力族:是眷恋家庭、低收入的科技爱好者,也是低价计算机的潜力市场。⑥追星族:这群人收入较低,多为喜爱科技娱乐的游戏迷,是低价高科技玩具的主顾。⑦握手族:这群人大多是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对高科技包容度较低,善于面对面地交流,有些是公司的高层主管。⑧保守族:多数比较顾家,收入高,对科技持怀疑态度。大多居住在非中心城市,家庭中有操作简便的影音播放设备。⑨新闻娱乐族:是高收入、以娱乐为取向的组群,多不会使用个人计算机,是视觉产品的消费者。⑩局外族:低收入人群,对科技有恐惧感,是对任何科技的接受能力都最差的人群,其生活方式随时代的变化明显迟缓。

(资料来源:吕本富。网络社会各消费阶层分析[J]。IT经理世界,2002(22)。)

(二)职业

迪尔凯姆从社会分工角度阐述了社会阶层划分的必要性,剖析了职业地位高低的原因。职业地位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主要的社会地位,是个人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职业环境、职业声望、职业活动的范围和性质等不仅影响着在职人员的社会表现,同时还影响着社会流动的方向。在现代社会,职业对个人来说尤为重要,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的来源,是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身份的承载。职业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职业包含了许多其他方面的信息,职业与教育及收入等都有着紧密的关联。大部分职业要求一定的教育程度,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收入,在人们心目中,不同的职业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一个人的工作类型以及与其共事的同事的类型直接影响着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消费过程的各个方面。由于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层次、专业特长、收入水平,因此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可以大体确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倾向。采用职业作为划分标准的困难在于,对社会上的成千上万种职业进行分类并确定出等级并非易事。

工业社会是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分化出许多种不同类型的职业,而且不断有新的职业产生。人们常用不同的方法给职业评分或评等级,最常用的是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I),是由布劳(Blau)和邓肯(Dun)提出的。它是以不同职业人的受教育水平和收入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被赋予一定的权重,以使每个职业所得分数与公众对这个职业的地位评价标准相类似。一旦合适的权重被确定,那么任何职业的等级都可被评定出来。

SEI是目前衡量职业地位的最新方法,职业声望调查成为近年来研究最重要的视角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在2001年的研究就是根据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得分排列,得到24个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群体(见表9-2)。

表9-2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群体

(三)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能力、知识、技术、趣味、价值观、审美观等。教育程度会全面地、持续地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教育程度分层结构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在划分阶层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社会地位,改变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影响个人品位、价值观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会影响自身消费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教育程度对消费者的影响在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欣赏水平、兴趣爱好,从而在消费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品位和特点。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的消费者比较偏爱知识性较强的商品,且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喜欢并善于利用各种外界信息,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消费者则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因此在大多数社会中,一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他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四)权力

权力是指个体能够控制或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而不管别人是否愿意合作。很明显,权力有可能不随财富而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权力,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有权者都富有,不过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由于权力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和社会中向别人施加影响的能力,因而权力的大小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和行动意向。处于同一权力阶层的人,对社会政策的评价,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具有较大的共同之处。我国自古以来官僚等级浓厚,直到今天,权力的大小、高低依然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志,权力资源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常常超过了收入和财富。

二、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运用多个社会经济变量从不同层面测量消费者的社会地位。这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在若干规模较小的社区做详细的调查研究,以决定每一位成员适合归入哪一个阶层,然后再寻找反映社会地位的客观指标和确定其权重。有关衡量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即它们能够再现小社区研究中成员分类模式。划分社会阶层的综合方法很多,接下来重点介绍科尔曼地位指数法和霍林舍社会地位指数法。

(一)科尔曼地位指数法

科尔曼地位指数法是由社会研究公司(SocialResearc。)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在消费者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该方法从职业、教育、居住区域、家庭收入四个方面综合评估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表9-3列出了运用该方法时所常用的问题和格式。在计算总分时,职业分被双倍计入,这样一个消费者的最高得分可以达到53分。另外如果被访问者尚未成家,则在计算总分时,教育和职业两项得分均双倍计入总分。对于户主在35~64岁、以男性为主导的已婚家庭,其综合得分如果在37~53分则为上等阶层,得分在24~36分为中等阶层,得分在13~23分为劳动阶层,得分在4~12分为下等阶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