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证券市场线(**L)
图7-5证券市场线
(1)βi=1时,说明证券i(或证券组合)的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同,此时为最佳证券组合;
(2)βi<1时,说明证券i(或证券组合)的风险小于市场风险,这种证券组合被称为保守型的;
(3)βi>1时,说明证券i(或证券组合)的风险大于市场风险,这种证券组合被称为激进型的。
(三)CAPM的应用
例如:某美国上市公司的βi系数为2,美国股市的市场组合收益率为9%,当前美国国债的利率为2%,求该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
也就是说,投资人在承担了该公司股票的风险之后,希望能够有16%的预期收益率。
许多公司就把该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任何一项重大投资时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这些大公司的财务部门每年都会公布当年测算项目盈亏收益所用的贴现率,其实就是通过CPAM模型测得的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他们认为公司任何一个项目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最低的收益率水平,就不如放弃投资,转而去股票市场购买本公司股票,以回购的方式确保投资人的实际收益率不低于其预期收益水平。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局限性
CAPM是目前已知的模型中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个定价模型。但是,由于CAPM模型的成立需要一些约束条件,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局限,具体如下:
1。各项系数会随时间变化
CAPM模型中的系数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当我们通过一个固定的β系数测算出某个项目或者某项目资产的预期收益,并以该预期收益去对现金进行贴现时,我们可能会丧失了在未来接受新信息,并对β系数做出相应调整的机会。因为任何一家公司每年的β系数、无风险利率都不相同。
2。排除了新信息
CAPM模型简单地认为我们今天已经掌握了有关各项资产的全部信息,因而我们可以认定某项资产的预期收益符合一定参数的正态分布。如果出现了金融市场没有预计到的新信息,那么,CAPM模型就无法胜任。这等于是默认了利用历史规律去预测未来收益。这是CAPM模型自身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
3。预期收益依赖于主观判断
CAPM模型在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中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对于未来现金流或者预期收益的估计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
尽管CAPM模型自从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但由于该模型的简单明了和在很多应用中具有高准确度,因此仍得到广泛的应用。总的来说,CAPM模型是对有效金融市场理论的最直接的诠释。
【阅读资料】
CAPM模型的失效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为了扶持国有企业的发展,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向这些国有企业提供了巨额的优惠贷款。原本希望向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就可以使其扭亏为盈,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体制等问题当时的国有企业也不是靠优惠的贷款就能摆脱风险走向赢利,这些项目是一些不能达到CAPM模型所预期的收益水平的项目,因此,这些低息贷款不仅没有使国有企业这个“坏项目”变成“好项目”,还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价值上万亿元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