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也不能做什么,但是至少想多陪张老师走走,送她去医院。想给她送去一点儿力量,渡过难关。”张丽莉很难想象那一夜令多少人难以忘怀,“的哥”们也很难想象他们的行为令全国多少普通百姓为之感动。两座城,一条心!
从哈东收费站到哈医大一院10余公里的路程,急救车队只用了8分钟。此时,在救护车上经过呼吸机辅助治疗、调控血压等一系列的治疗,在历时4个小时的长途监护后,张丽莉被成功转至哈医大一院。
“大家让一让,大家让一让!”救护人员分开早已赶到的媒体和市民,顺利地将张老师送进了哈医大一院重症监护室。在护送的医护人员做完呼吸机对接和监护途中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的汇报后,这段“营救”算是圆满地告一段落。在多方协作之下,张丽莉老师跑赢了时间,暂时战胜了死神。
凌晨3时30分,天空中仍是满天星斗,紧张了一夜的车队医护人员终于可以放松地喘口气,一路平稳,安全到达。但还有更多人,仍然紧绷着神经。门口蹲守消息的记者,日夜忙碌的医护人员,还有等在医院的家属、朋友、同事……
13日,新浪网署名“张丽莉父亲”的微博这样写道:“感谢昨天夜里家乡那么多好心人来为丽莉送行,感谢哈尔滨出租车司机们在收费站鸣笛迎接丽莉,感谢在医院门口等待丽莉的朋友们,感谢所有关心关注丽莉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不幸,但是有这么多好心人关心着丽莉,这又是她最大的幸福。感谢大家!”
四、如果再重来,你会怎样?
病房中的张老师依靠插管呼吸,紧闭的双眼令隔着玻璃探望的家人揪心不已。双下肢碾轧,失血性休克,骶骨骨折,双上肢及双手碾轧伤,腰椎、骨盆、骶骨、肋骨等出现骨折,双下肢高位截肢……医生给出的诊断报告,让很多人泣不成声。29岁正是在事业上取得成绩、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年纪,与丈夫逛街、聊天、恩爱的时候,但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奢望,甚至连是否能够健康地活下去都成了未知数。
张丽莉面对危险勇敢选择牺牲自己换取学生安全的事迹,经过媒体的报道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甚至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们都有所耳闻。
“根据卫生部专家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危重科专家杜斌主任的介绍,张老师的病情除了最初的损伤,还出现了迟发性创伤,涉及多个部位、多个器官,病情复杂,尚未脱离危险。”中央电视台《新闻1+1》中播报着张丽莉老师病情的最新进展。
“代价太大了,双下肢高位截肢,以后能不能站起来还不一定呀?”
“品德是日常积累的。人家救人时根本就不会考虑啥,真是值得尊敬的人。不过她自己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希望她能够不被社会遗弃,最好能靠假肢或器械重新站起来,好人应有好报。”
在得知张丽莉的病情后,互联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意见纷至沓来。在大家赞扬张老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深沉的爱的同时,也在激烈地探讨着救人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纵身一救之后的数年、数十年,张丽莉将会有怎样的人生?她将怎样面对残缺不全的自己?这是一个萦绕在大家心里的疑问。
佳木斯职教学院师生为张丽莉祈福
哈医大一院重症监护室内,盖在张老师身上的淡蓝色棉被下半部空****的,原本高挑的身材如今少了长长一截,曾经如花似玉的丽莉老师躺在重症监护室里生死未卜。
“我们在腿部位置放了两个枕头,给她按摩的时候假装按一按,怕她发现。”护士们担心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丽莉老师会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没有了。
爱穿高跟鞋,喜爱自己的身材,每天午饭后坚持站立半小时,经常坚持站着批改试卷,张老师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甚至网购也不忘记挑选心爱的高跟鞋。如果她得知自己从此将告别修长的双腿,告别心爱的高跟鞋,可能从此自理都显得困难,她能接受吗?
如今的情形,令很多人都失声痛哭。这个时候,也许只有泪水才能宣泄出压抑已久的情感。
五、她的爱,难以言表
网络中“大美”“大爱”的词汇铺天盖地而来,躺在病房中的张丽莉老师仍然昏迷不醒,每一天、每一分钟都牵动着所有关心她的人的心。在媒体的还原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看见一位真实而平凡的女教师。
平日里点点滴滴的汇聚,为她瞬间的勇敢提供了能量。她的爱,被归结为本性的善。
但是,如何让丽莉逐渐接受双腿高位截肢的事实,继续配合治疗?哈医大一院的专家组为此准备了几套方案,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从北京特意请来的心理专家也加入了专家组的阵营。这是时间的考验,这是对耐心和意志的煎熬。
“每一次走进病房,看见她那双清澈的大眼睛,我都不忍心将真相告诉她,看着护士在大腿下方的枕头上轻轻地按几下,心情都极度复杂。”医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
张丽莉一直以为自己的下半身被麻醉了,腿上没有知觉,她哪知道其实那里早已空空如也。医护人员都在等待可以告诉她实情的最佳时机,时间慢得有点熬人。
“最近这段时间病人的精神状况良好,我们也在不断地引导其接受身体可能残缺的事实,我感觉可以将真相告诉她了。”
在哈医大一院的会议室内,救治张丽莉的专家组为是否已经可以告知真相而相互商讨。
“接下来马上就有手术,这个时期如果病人的心理发生变化,可能对手术不利。”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何时是最佳时机,一直是商讨和争论的关键。最终,衡量近期病人生理、心理表现及应急预案设定情况后,26日成为了“关键的一天”。
病**的张老师看着眼前的医生,保持着清醒后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安静、祥和,丝毫看不出遭受重创的样子。她主动跟医护人员打着招呼,专家们到嘴边的话又停顿了,迟疑间他们执行了最初的计划,将病情和盘托出,并准备迎接病人突然的变化。
“丽莉老师,由于病情严重你的双腿已经被截肢了……”
听到“截肢”,张老师的情绪开始变得有些激动,眼角也挂满了泪水,但是短暂的抽泣后,她最终还是平静了下来。
“我早就有这种预感,虽然你们没有告诉我,但是我猜到了。不过,我不后悔。”丽莉老师的坦然使在场的医护人员心中的一块大石落在了地上。
“面对学生的危险,我是本能的反应,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还会先去救孩子。”在场的赵主任眼睛略带湿润,她知道这些都是丽莉老师最真实的话语,此时此刻不会有任何的修饰。丽莉老师已经做好了面对未来人生的准备,即使这种准备可能还不够充分。
“我已经快30岁了,我跟父母已经度过了30年的快乐时光,而这些孩子还那么小,他们的美好时光才刚开始,即便当时为了救孩子我没有了,也无所谓。”即便是已经知道自己的病情,懂得付出代价的惨重,但丽莉老师心中依然没有感到“后悔”。
由于身体还很虚弱,她的话不多,但是字字句句都铭刻在现场人员的心里。她超乎寻常的冷静,使早已准备好的应急预案没有丝毫用武之地,但这却成了医护人员最高兴的事情。丽莉老师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那些担忧与质疑。
这段重症监护室内的对话,经过媒体报道后,在人群中再次引发新一轮的热议。曾经网络中关于“知道如此惨烈,你还会救吗”的口水战,随之烟消云散。一切争辩都显得无足轻重。张丽莉用一颗坚强的心,一颗勇敢的心,一颗慈爱的心,彻底地征服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在一份调查中,92。4%的网民持续关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近况,跟帖发表评论者更不在少数。调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数字上,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广大普通民众对向善力量积聚的态度,以及对打破社会冷漠坚冰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