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育儿专家付小青 > 自序(第1页)

自序(第1页)

自序

最近几年,我的微博、微信和QQ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关于育儿问题的咨询,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刚开始的时候,我几乎每条必回,认真且细致,唯恐自己的回复不能对家长有所助益。

回答多了之后,我就逐渐发现,很多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但追根溯源,许多问题的症结殊途同归。倘要彻底解决问题,又是寥寥数语所不能实现的。因而到后来,我在简单回复的同时,常常都会发送一篇或几篇自己曾经写过的相关主题的文章链接给家长,遇到比较综合性的问题,甚至还会推荐一本或几本自己曾出版的亲子家教图书[1]或者本人比较认可的其他育儿图书给他们。

即便如此,我觉得对他们的帮助还远远不够。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他们对很多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知半解,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琢磨不透,在运用一些育儿理论时,难免会囫囵吞枣,最终导致南辕北辙;在借鉴别人的育儿经验时难免会生搬硬套,最终导致南橘北枳。

当然,如今的年轻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也愿意学习。而且,移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也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因此,相比上一辈父母,我们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更灵活。

然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到的终究还是碎片化的知识和方法。所以容易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一个自认为读了很多育儿图书、看了大量育儿文章的家长,当面对一个个具体的育儿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惊慌失措。

爱学习的父母理所应当受到鼓励和肯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板子或许不应该打在他们身上,而应该落在我们这些创作育儿图书和文章的作者身上。因为坐而论道的人很多,起而行之的人很少;东拼西凑的内容很多,精雕细琢的内容很少。就拿目前在当当网上销售的亲子家教类3万多种图书而言,在我看来,认真创作并对家长真有帮助的可能还是少数。虽然很多读者都认为我写的书和文章比较实用,对他们也很有帮助和启发,但我还是认为自己已出版的这4本书的系统性依然不够,实战性有待加强。

在跟家长的长期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他们所欠缺的,并不是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不是多么优秀的育儿经验,而是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一揽子方案和实践。而这正是我创作《玩出来的教养:付小平育儿实战手册》系列图书[2]的初衷。

诚如书名所言,这套图书的主要特色就在“玩”和“实战”这两个关键词上。此话怎讲?且听我细细道来。

玩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玩中学才会乐学

习大大去年出访英国时曾提到:“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其实就是玩耍和游戏。

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往往都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教育就应该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地开展;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定时、定点、定量地进行;认为教育就应该是在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由老师负责。因为这样的认知,我们常常把学习和玩对立起来,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学习时不能玩,玩时无法学习。

如果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天性,我们就应该清楚,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的,他们的学习机会其实无处不在。这些机会就在孩子间的嬉笑打闹中,就在每一天的吃喝拉撒中,就在亲子对话的一瞬间,就在偶尔的长途跋涉中,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如果孩子们的玩耍时间被家长和老师安排的正式学习挤占,那么,很多小朋友在上小学之前,可能就失去了快乐的童年,更有甚者,还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快乐的童年对于现在的很多孩子们,近乎奢侈,当然源头就在父母。孩子学习钢琴、学习画画、学习唱歌跳舞、学习棋类、学习游泳等,本身是可以带来快乐的,关键在于父母对待这些学习的态度。如果一切只要结果,不关注过程中的快乐,那就本末倒置了,孩子也不会感到太多的乐趣。幼儿阶段,玩耍和游戏理应是孩子们的主业,学习仅仅是他们的副业而已。

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一提到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就认为应该什么都不学,而是让孩子尽情地玩耍。父母没有任何引导,更有甚者还不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任何知识。他们在精心呵护孩子快乐童年的同时,却又不知不觉地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最终把玩和学进行严格的对立和割裂。

事实上,玩和学,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很多时候的玩耍其实就是学习,相应地,很多东西的学习也是可以变得好玩的。但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学习就应该是正襟危坐,学习就应该是考取证书、利于升学的敲门砖。

有些家长喜欢一本正经地教孩子认字,或者干脆送到培训机构去学认字。但他们很少意识到,完全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认字,比如,认路牌、小区名;认广告牌;认绘本中的文字;认动画片中的字幕;认旅途中的景点名称;认食品包装上的醒目文字等。

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学英语。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做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自控力和学习力。

其实,学龄前的孩子,在玩中学,才会乐学。斯宾塞曾说:“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在玩耍和游戏时,孩子处在最兴奋和快乐的情绪之中,此时的学习既好玩,又有效。

玩中学,看似在玩,实则在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快乐地学到知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同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以充分发挥。

用心陪孩子玩,每个父母都能成为教育专家

除了鼓励孩子多跟同龄小朋友一起玩,父母同样需要多花时间陪孩子玩。其实,很多父母也明白,经常陪孩子一起玩,对于增进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过,问题来了,我们究竟如何陪孩子玩,才能既让孩子收获快乐,又让亲子互动的效果最佳呢?

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对很多成年人来说并不感兴趣,很多时候,父母陪孩子玩只是敷衍了事而已。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的画面是,当孩子积极投入到游戏中的时候,父母只是随意做做表面文章。父母刚玩几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若有所思,孩子往往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希望唤回神游的父母。如果这样陪孩子玩,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孩子和父母都会感到索然无味而草草收场。这样的陪玩,也完全达不到亲子互动的目的。

1。转变心态: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