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末民初国学大师 > 一日本 有信有疑(第2页)

一日本 有信有疑(第2页)

[6]《文宛腐谈·支那かぶれ》,《江南春》,63页,东京,平凡社,1972。

[7]《水浒传后考》,《胡适文存》,570页,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胡适文存二集》,109~110页。

[8]此事青木日记中记载。参见唐振常:《吴虞与青木正儿》,《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日]青木正儿:《胡适を中心に涡いてある文学革命·附记》1926年9月,《支那文艺论薮》,398~399页,东京,弘文堂,1927。

[10]1921年11月13日青木正儿致吴虞,赵清、郑诚编:《吴虞集》,394~395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1]《学问の思い出——青木正儿博士を围んで》,《东方学》第31辑,1965年11月;《学问の思い出——仓石武四郎博士を围んで》,《东方学》第40辑,1970年9月;《先学を语る:内藤湖南博士》,《东方学》第47辑,1974年1月。青木与王国维不大投缘,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前者与京都学派的不一致。但尽管京都学者一再解释,至今仍有误解《支那学》杂志代表京都学派者。

[12]《鲁迅全集》第11卷,39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13]《胡适》,《吉川幸次郎全集》第16卷,432页。

[14]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荣孟源审校:《吴虞日记》下册,95、100~101页。青木批评东京的学者研究态度未纯,对孔教犹尊崇偶像,而“京都的学徒,这等迷信很少。……我们同志,并不曾抱怀孔教的迷信,我们都爱学术的真理”(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荣孟源审校:《吴虞日记》下册,13~14页)。其实京都学派的师长固然崇儒,弟子除青木外,也不敢公开反儒。

[15][日]青木正儿:《杭州花信》,《江南春》,4页。原载1922年5月《支那学》。

[16]耿云志:《胡适年谱》,88页。

[17][日]青木正儿:《杭州花信》,《江南春》,7页。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的日记》,133~134页。

[19]赵清、郑诚编:《吴虞集》,239~240页。

[20]中国革命博物馆整理,荣孟源审校:《吴虞日记》下册,273页。

[21]《学问の思い出——竹田复博士を围んで》,《东方学》第37辑,1969年3月。

[22]《学问の思い出——今关天彭先生を围んで》,《东方学》第33辑,1967年1月。

[23][日]今关天彭:《近代支那の学艺》,21~25页。

[24]《胡适和诸桥辙次的笔谈》,《学术集林》卷十,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25]耿云志:《胡适年谱》,93页。此为编者归纳的大意。

[26]耿云志、欧阳哲生编:《胡适书信集》中册,662页。

[27][日]诸桥辙次:《支那学者の思ひ出》,《支那の文化と现代》,85~94页,东京,皇国青年教育会,1942。

[28][日]长濑诚:《日本之现代中国学界展望》,华文《大阪每日》第2卷第8期,1939年4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