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末民初国学大师 > 一西人东来(第2页)

一西人东来(第2页)

二十年来,欧美考古学者以我国有最古之文明与悠久之历史,群来东方实地考查,其研究结果之公表于世而有裨益于东方史学为世界所周知者,如沙畹、伯希和诸氏,其最著者也。近数年中,欧美日本大学教授及博物院代表来华调查古迹者日益多,此其故可深长思矣。

该院致力于考古发掘研究,正是要使中国的考古学“于世界学术界中占一位置”。[21]各国学研究机构建立后,均强烈反对欧美、日本的学术侵略与文化掠夺行为,或坚决阻止,或要求联合进行探险发掘,以便监督,防止国宝外流。

[1]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29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桐城吴先生(汝纶)日记》壬寅六月三十日(1902年8月3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7辑之367,796页,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影印。

[3]《答大学堂执事诸君饯别时条陈应查事宜》光绪壬寅九月十一日,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纶全集》第3册,443页,合肥,黄山书社,2002。

[4]朱联保编撰:《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277页,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

[5]关于西学东来的影响,历来有所争议。就学术论,胡适与陈垣对于西学究竟有无直接影响乾嘉汉学,意见截然相反。胡断然否认。但近人研究的结论较倾向于陈垣的判断。

[6]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164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7]《张南裓辑印佚丛自序》,《国学萃编》第6、7期,宣统元年(1909)春三月。

[8]潘博:《国粹学报叙》,《国粹学报》第1年第1期,1905年2月23日。

[9]《拟设国粹学堂启》,《国粹学报》第3年第1期,1907年3月4日。

[10]许守微:《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国粹学报》第1年第7期,1905年8月20日。

[11]邓实:《鸡鸣风雨楼独立书》,《政艺通报》第二年第23号,1904年1月2日。

[12]张国刚:《德国的汉学研究》,30~3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

[13]《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贺昌群史学论著选》,102~118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法]雅克·布洛斯(JacqueBrosse)著,李东日译:《从西方发现中国到国际汉学的缘起》,《国际汉学》编委会编:《国际汉学》第1期,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4]邓实:《古学复兴论》,《国粹学报》第1年第9期,1905年10月18日。

[15]参见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第1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6]《东游日记》,罗森等:《早期日本游记五种》,251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17]孙雄(同康):《〈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三编〉自序》,《国学萃编》第5期,宣统元年(1909)闰二月。

[18]《外交部译发马克密君保存中国古物办法之函件》,《国学杂志》第5期,1915年10月。

[19][日]桑原骘藏著,陈彬和译:《读陈垣氏之〈西域人华化考〉》,《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6期,1925年11月18日。

[20]《胡适日记》(手稿本)1931年9月14日,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股份公司,1990。

[21]《厦大周刊》第158期,1926年10月9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