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经济学类专业导论 > 五经济统计专业培养方式导引(第1页)

五经济统计专业培养方式导引(第1页)

五、经济统计专业培养方式导引

当前,高等学校的办学是在一种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多个战略发展目标定位,大量繁重的办学事务的压力下,以相对较少的教育资源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前所未有的各类社会服务工作和任务的状况下开展办学活动,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则是在多种压力和价值取向因素的影响下开展工作。由于社会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区各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综合办学实力、人才培养定位和办学水平不同,社会各行各业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同,人们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不同,学校和师生在行为上常表现出顾此失彼的状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高等教育分层次分类办学格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分级竞争秩序尚未形成。

在整个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分层次分类办学和分级竞争格局的情况下,分散在每一所学校中的各类专业教师之间就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下,大学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表现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面。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综合办学效益,降低学校办学成本,真正确立教学型大学在中国当前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内部就必须对本校、本学科的社会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学校的学术价值取向和教学评价标准,明确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建适应于指导本校办学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明确办学思路,对学校传统的办学方式和方法、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的变革,继承优良传统,去除糟粕,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发展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学术与文化传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努力实现科学办学。改革要立足本单位实际,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与教学改革为先导,努力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逐步建立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实现整体推进。

围绕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济统计学专业设计、执行的是一套体现科学办学思想,反映内涵发展要求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培养人才首先要明确人才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才可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一般地说,经管类人才有下列三种类型的划分。

学科发展型人才:面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核心特点是创新和学术深度。

学科应用型人才: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针对具体问题,能够(或创造性地)解决大量一般性的具体问题。核心特点是熟练,富有经验和技能,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时还可以很好地形成专业特色。

学科职业技术人才: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技术方法、技能,针对具体问题和项目负责人的技术安排,能够有效地、熟练地、规范地解决大量一般性的具体生产技术、应用服务等问题。核心特点是熟练、规范,富有细微层面的经验和职业技能。

作为经管类民办院校,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未来学科应用型人才。鉴于此,经济统计学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理论体系,结合社会需要和本校实际,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科知识组织的层次结构和分类科目组织教学,将过去沿用的人才培养外延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发展模式,重视基础,加强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基础等核心知识的教学与训练,精简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方面,重视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理念,培养人文精神,创造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主张厚德、励志、博学、创新的精神。努力培养未来能适应学科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造就一代新人。

每学年和各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总的培养目标请参看培养方案,除政治理论课程外,重要课程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课程如下(未列举政治类课程,下同):

第1学期:高等数学、英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

第2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管理学、专业拓展课

教学目标:

1。学好一年级基础数学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常用办公软件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积累必要的数学基础,在思维方式数学化方面提高感性认识,对如何学习数学、管理学等课程能够掌握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

2。学好外语,为今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基础;

3。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整体性的概貌了解,了解整个学科的一些特点和结构,了解应该如何来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

4。在课内尽可能学会学习数学课的一系列要领,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

5。将过去高中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方式上来,能够比较有效地利用时间,初步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6。在平时尽可能听各类学术与文化讲座报告,开阔视野,丰富多学科知识,下学期选修1门(2学分)跨学科选修课程;

7。保持身心健康。

一年级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看似不重,实际很重。每一个学生都要从过去中学那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方式,从背诵科学知识转变为理解科学,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感悟、体会和发现事物科学的发展规律,故课外自觉自愿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千万不可以盲目地选修很多实际上对完成自己的学业并非必需的课程,因为这样做不仅分散了精力,而且,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学生千万不可以为每周课程少而忽视了反复读书、做习题、思考、分析、总结、概括、归纳、体会这样一个艰苦的学习方式和训练过程,否则,将来一定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对待数学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千万不能马虎,一定要按照数学类课程的要求进行学习,概念要清楚,做题要规范,文字表述要清晰,逻辑推理和验证要严密。

第二学年,主要课程如下:

第3学期:英语、数据库应用基础、微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法、调查与统计、专业拓展课

第4学期:英语、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数理统计学、统计学、专业拓展课、社会实践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好二年级数学类、统计学类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积累必要的数学基础,在思维方式数学化方面进一步提高感性认识,对如何学习数学、统计学等课程能够更进一步地掌握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

2。进一步深化、学好外语,为今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基础;

3。结合所学课程知识,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更深入一些的概貌了解,了解整个学科的一些特点和结构,了解应该如何来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

4。加强课外学习和训练,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比较好地完成一系列课外作业和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要领,在逻辑思维和实验实践方面获得良好的训练;

5。将过去高中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方式上来,能够比较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阅读教材和参考书,做习题并对解答做出初步判断,会独立思考问题,会分析、总结、概括所学知识和课程内容的要点,举一反三,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复述要点;

6。在平时尽可能听各类学术与文化讲座报告,开阔视野,丰富多学科知识,本学年上、下学期均需选修1门(2学分)跨学科选修课程;

7。保持身心健康。

学生千万不能因为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少而产生急躁情绪,切忌自己在课外花费大量时间毫无目的地阅读、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等方面,一定要沉下心来认真学好基础课程。

第三学年,主要课程如下:

第5学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企业经济统计、ERP软件(财务链系统)、C程序设计、市场调查实务、数据处理与EXCEL、抽样调查(最后4门课选修5学分)、专业拓展课

第6学期:创业基础、财政学、国际金融、国民经济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经济预测与决策、专业拓展课、专业实习、学年论文

教学目标:

1。学好经济统计学类专业课程,尤其是“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企业经济统计”“国民经济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经济预测与决策”课程,注意学习专业课程中系统的观点,掌握经济学、管理类基础课程,在思维方式方面进一步提高感性认识,建立理性认识,对如何学习统计学类、经管类等课程能够更进一步地掌握比较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逐步实现思维方式的条理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