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经济类专业导论教材推荐 > 三经济统计专业教学资源介绍(第2页)

三经济统计专业教学资源介绍(第2页)

④加强教学检查。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教学检查,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总结、有反馈。

⑤严格执行听课制度。每学期系主任、系副主任听课不少于10节,教研室主任听课不少于4节,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2节。要求听课过程要有记录,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举办教研活动,交流听课情况并及时把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

⑥加强学生信息反馈。辅导员加强与学生日常沟通,搜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集中进行信息收集,及时把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每学期末把系部、同行和学生评价的综合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⑦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定了关于试卷、教师手册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档案的归档要求。在每学期期末,把本学期的试卷、考试成绩和情况分析表装订成本归档;实验报告和成绩、教师手册整理并归档。

2。师资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前提。本专业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引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目前,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正趋于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

统计学专业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科研水平、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教学、科研方面的优秀人才:广东财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1人,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人,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兼职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3人,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人,获广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人,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人,在全国统计类学术刊物中论文影响力排名第一的作者1人。还有6人次在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多元统计分会、广东省现场统计学会、广东省统计学会等学术团体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①本专业教师专业背景较好,数量充足,教师队伍稳定。本专业现有教师34名,毕业于统计专业或与统计专业相近的专业如:应用数学、数学、系统理论、统计学、生态学、社会学等,每位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为1~2门,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良好的专业背景,对本专业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②专业教师梯队合理。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9。4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4。1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为82。35%。这表明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基本平衡,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从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占优势,年龄分布基本合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③学缘结构优化。本专业教师全部都是从外校取得相关学历,如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学缘结构较好,能满足统计学教学的需要。

④理论和实验教学配置合理。基于培养“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8门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都相应地开设了实验课。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因此核心课程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梯队。

⑤实验教师队伍。本专业实验教师学历层次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教师梯队基本形成。年龄分布基本合理,反映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教师队伍年龄分布基本合理,能满足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承担和参与了一些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年人均发表科研论文0。14篇,对教学形成良好支撑。近四年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课题4项,市厅级项目2项。此外,还有一批校级课题项目。这些研究与我院“应用型统计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充分体现了本专业“教研并进、以研促教”指导方针在执行中成效。

近四年,本专业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比例为85。7%,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2篇,年人均发表论文0。14篇以上。其中在SCI期刊上发表1篇,发表于《统计与决策》《数理统计与管理》《统计研究》《统计信息与论坛》《数学实践与认识》等核心或权威期刊1篇。反映了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力较强,充分反映了本专业“以研促教”指导方针的合理内涵。

3。教学条件及利用

近年来,学院进一步加大教学基本建设,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管理和服务,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满足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及系部成立的历史不久,建校以来学院在生均四项经费的投入逐年加大力度,本专业经费也相应增加。占学费收入平均比例为31。19%,略高于教育部要求规定的30%的要求,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专业生均经费在目前的阶段投入合适,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未来阶段学院将会更加积极地加大投入。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在经费投入、数量和种类上,均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院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统计学专业图书文献资料建设,相关购置经费逐年递增。本专业藏书比较丰富,共有0。407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0。1989万册,电子图书0。2083万册),种类比较齐全,纸质图书种类为678种,电子图书2083种。拥有中外文期刊16种,专业生均图书(含电子图书)达到24册生。

统计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面对着大量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处理、分析、解释,因此需要大量的统计软件和计算机来解决。本专业有8门课程都需要实验,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开设,有助于学生提高处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本专业建立了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配备有比较先进的PC机,以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服务器等网络专用设备,可用于统计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和专用软件学习。实验室具有设置合理,管理完善,师资队伍较好的特点。专业实验室本着高标准的原则,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的各项设备已初具规模,内部设备完全按照标准实验要求进行设置,设备先进,总值达20余万元,并在不断追加投资,对培养复合型统计专业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专业实验教学已基本上与课堂教学合一,计算机软件操作性的实验教学(如时间序列分析、数据处理技术与SPSS、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统计质量管理等)均包含在课程教学中。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全部在教学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室(既有理论教学设施,又有上机操作的设备)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带有实验的专业课程约有43。87%的课时在一体化教室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每一个实验都能在实验室里很好地完成,实验室的利用率极高,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实验室的建成,投入使用,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各实验课程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欢迎。而且,实验项目的合理开设,提高了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经济与金融系现正着手建立“经管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统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周期均为3年。近3年新建多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本专业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时间有保证,经费能较好地落实,条件较好。

实习基地是开展学生实习活动的前提,本专业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面向珠三角等地的主要城市,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学院科研、文化、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帮助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促进学院和实习基地共建单位的共同发展。

本专业协同学生处、教务处和基地共建单位,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设备,并结合不同实习学生的不同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安排实习岗位和具体工作,使实习基地的设施等能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专业对实习基地重管理、抓实效,加强实习基地配套制度的建设。为了保障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转,有序开展实习活动,经济与金融系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定和办法对实习中各项工作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活动,从过程和管理处罚,较好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对规范实习基地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