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践教学、实验室状况
(一)实验室情况
(二)实践教学基地状况
(三)国际商务专业实验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一览表
五、人才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
(一)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设计整体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知识、能力”三大要素为中心,设置相应的知识模块和实验、实践等教学活动和环节。
(1)综合素质
①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②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管理和创新素质。
③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文理交融,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个性鲜明、学有所长。
④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生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2)职业能力
①专业能力。主要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商务谈判能力、战略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等。
②日常事务处理能力。主要有:一定的计划与组织能力,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能力,会议与商务活动管理能力等。
③表达能力。如沟通能力,说服能力,企业常用文书写作能力等。
④团队协作与公共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政府、人才中介、培训机构、咨询公司、高校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学内容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注重把前沿的先进的国际商务理论成果教给学生,注重把教师的科研成果教给学生。
2。课堂教学环节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主
以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实现需求引导供给(案例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教师根据需要实行知识供给)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模式。案例点评中注意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3。大量采用立体教学资源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外,利用录像、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并通过大量实践性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网络及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方案的执行情况总结
1。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通过对通识教育的学习,培养大学生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理念。在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课(通识教育)占54学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案中共计54学分,2009版49学分,到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案中共计50学分,从中稳定了通识教育的学习。针对这一课程模块,学院统一进行安排学习,由学院的基础部门(大外部、马列部、计科系、体育系等部门)共同完成,每个专业是必修课程,学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才准予毕业。
2。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专业的核心部分。这一模块的设置合理性、科学性关系到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扎实性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性。在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案中,专业课程合计69学分;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方案中,专业课程合计66学分;2009级学科专业课程合计73学分;到2013级学科专业课程合计89学分。这一模块的教学,每门课程都以专业专任教师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以各种国际商务实例来讲解专业知识理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针对这一模块的教学实践,以王德高主任为首的系领导和任课教师都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实习,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结合实际,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接触专业知识的机会,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了保障教学实践顺利进行,系还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