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彩色的阅读教室内容简介 > 4 闪烁生命光泽的彩色课堂(第3页)

4 闪烁生命光泽的彩色课堂(第3页)

“狼怎么会很坏呢,你看他穿着西装,打着领结,看起来很绅士啊?”

孩子们说:“他是伪装的吧,就是用来骗那些小动物的。”

“你看他戴着眼镜,显得有学问哪。”

“不是的,这也可能是装的,好欺骗别人的。”

“你看他的牙齿好细好小噢,一点都不凶。”

“那是他吃多了肉和骨头给磨细的。”

孩子的思考令我吃惊,我紧接着跟进一个问题: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

孩子们纷纷回答——

“这是一只凶恶的狼。”

“一只狡猾的狼。”

“一只伪装的狼”。

“一只残忍的狼。”

“一只坏蛋大野狼。”

……

“假如说小猪一开始就把糖借给狼会怎么样?”我仍然在追问。

有孩子说,会跟小猪说再见,还要说谢谢。也有孩子说,狼不应该自己把小猪吃了,应该留给奶奶吃。(真是很天真很善良的孩子。)

“会进去把小猪吃了。”

“会把他做成生日蛋糕。”

很多孩子这样说的。他们还是保持了必要的警惕。

在故事里纠缠了这么久,绕来绕去,其中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孩子们究竟明辨了多少?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环节,那就是“上完这节读书会,回去后你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吗?你会怎么跟她说呢?”

于是,我和一个小女孩展开了对话,孩子不仅把故事简要地讲述了一遍,还告诉妈妈,这是一只很狡猾的狼,不要被它骗了,它没有被冤枉,它应该永远关在猪的监狱里,这是对它吃掉两只可怜的小猪的惩罚。

简单的对话,把所有人都领出了迷雾的丛林,假如说还有人陷在狼的谎言里的话。于是,我们又回到了一个清清朗朗的世界。

最好玩的在最后。下课了,我和孩子相互说着再见,我借机说道“我要到你家去借糖”,他们笑呵呵地说“不借”。到这里为止,他们应该全都洞察到狼的狡猾与伪装了,我也可以安心了,至少,事先的预设还是达成了。

课后评价,客人们都说很好,校长不是很满意,他觉得有些遗憾,他觉得狼很可怜,还说我应该说一句“不是所有的报纸说的都是真话”。我接着他的话补充了一句“我们更应该相信弱者的声音”。我知道他的意思。校长的要求是很高的,他说这样的故事很适合做媒体教学,也就是让孩子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去鉴别。由于我考虑到这是低年级的孩子,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延伸,毕竟,他们还小、还很单纯,对于生活中的种种虚伪知之甚少,实在不好强行让他们去认识生活的真实。况且,一本好书是经得住多次翻阅的,今天的阅读就是给下次的阅读留下了空间。假如换作是在高年级的话,设计自然要做很多的调整。其实,这个故事是开放的,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例如可以跟《猪头三兄弟》一起,做写作教学的极好素材;可以作绘画的欣赏,了解文字外图画内的奥妙;可以跟其他写狼的作品一起(如《狼狼》)比较阅读,彻底颠覆传统童话里狼的坏形象,为狼翻案;也可以如校长所期望的,做媒体教育,让孩子们知道,生活在一个谎言世界里,怎样擦亮自己的眼睛……

丰富的延伸活动,广阔的拓展空间,无限的创造可能。

回过头来再看这堂课,居然已经化为一片模糊的记忆,唯有在课堂上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有趣的耐人思考的故事的快乐感觉,还温暖在心里。这种幸福的皈依感,跟上次给孩子讲死亡教育一样,都让我迷醉。尽管一个轻快幽默,一个沉重睿智。

假如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么这些方面倒是可以引起注意的:

讲述时狼的色彩不要太浓,为追求故事的效果而渲染过度,使得大家以为是在为狼申冤,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立场要明确,是站在小猪角度,狼的角度,还是旁观者的角度?

在故事里不要纠缠太久。

过于放任孩子的思维任其自由滑行,没有提炼和引领孩子的思考和发言,会使整个讨论显得芜杂,甚至让一些孩子摇摆不定。

没有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这一训练做足,其实围绕这个话题来做的话,整个讨论更有主心骨。

记得王林博士在听过以后,褒奖之余,告诉我说,这次读书会放得比较开,比他上次听《走在路上》有更深的印象。我知道,短短的一年时间,我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我依旧在前行。想到这里,曾经付出和以后仍将付出的更多艰辛和无奈都不值一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