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考了很久,终于决定用两种人称交互叙事的方式来讲述教室里的故事,就像你们看到的这样。
他用文字梳理了过去的那些时光,努力勾勒出一个光芒四射的文学课堂,一间彩色的阅读教室,一个有着人文精神与浪漫情怀的理想教师。是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有“阅读教师”的身份自觉,要动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打造一间色彩缤纷的阅读教室——在那里,有好听的故事会、好玩的语文课,可以对教材指手画脚,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兴致勃勃的表演,当然,这个教室的边界是大家共同商议和必须遵守的规则。除此之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
十一个章节,两种声音,散乱其间的很多小故事,读起来断断续续,杂乱无章。可是,生活不就是这样么?回首来时路,我们的目光总会被路上那些闪着光的东西所吸引,那一块块小石子、碎玻璃、小叶片,都附着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他这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孤单,前面是梅子涵、李庆明、徐冬梅、周益民、王林、赵志祥、顾兵这些师长引路,身边有三叶草故事家族的草籽们同行,更有一众家长(编内的、编外的)死心塌地的支持,他乐在其中!那些散落在风中的文字,恰好带着生活的温度,带着梦想的光泽,有点痴人说话的傻气,有些絮絮叨叨的宣泄,偏偏就得到了谢影女士的喜爱,让他有点儿小得意,有些大感激。
可是,他最终还是没能做成一道大餐,充其量算是调制出了一杯鸡尾酒,有点儿淡淡的酒味,有点儿冰冰凉凉的口感,可以端出来让大家尝尝,打发俗世里的一段好时光。
在品尝这杯金汤力的时候,会遇见你,遇见我,也会遇见他,遇见一个真实的人群,看着他们怎样怀揣着梦想走路,蹦蹦跳跳,跌跌撞撞,闲庭信步,踏歌而行。
这时,你可以放下酒杯,为他们的出现送上一点掌声。
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正好他也结束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生涯,转到同一城市的另一所学校。
那段时间,有关他的很多议论和评价蜂拥而至,正好帮助他完善了对整本书的构思。
幸好不是小说,他不用安排人物的命运,不用担心故事的结局,不用斟酌结构的严密。
他喜欢喝金汤力时的松散和悠闲。
所以,当生活里的各种人物各样声音纷至沓来,其实,这正中他的下怀。因为,往往是这时,他需要的文字也会闻风而至。
就这样,他完成了与一段生活的告别,也完成了对这段生活的总结。
他要感谢书中提及和没有提及的那些孩子、那些家长,是他们,帮助他一起完成了这本书。
书成之时,他从内地来到深圳已满七年。七年时光,值得珍存的东西太多太多,写成这本书,也是对这七年光阴的基本交代。
这是他的第一本书,希望第二本出现的时候,将会是另一个面目,另一种样态。
那时,或许他会捧着一杯拿铁,或许在品一壶清香的黄芽?
生活在继续,文字也不会停止。
来吧,朋友,让我们先为往事干杯!
周其星
2013年7月30号初稿于深圳
2014年2月18号定稿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