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彩色的阅读教室读书笔记 > 7 规则的内在运行(第5页)

7 规则的内在运行(第5页)

可是这并不妨碍你在心里继续纠结和思考。

你总在想:

是不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只要开心快乐就好了,其他就不管不顾呢。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

对课堂常规的要求你们几个老师都在不断强调,英语老师数学老师都用自己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你自己也是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有很多是一样的。例如奖励贴纸啊小组竞争啊什么的,都是常见常用的套路。

你观察到英语课堂很热烈,表演性很强,要求孩子们的身体参与度很高,所以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能比较集中。

数学老师是导师,一向比较严厉,也循循善诱,加上练习性作业相对要多一点,所以基本上也把控得不错。

语文呢,在故事课堂和童谣诵读的时候,因为内容本身对孩子充满吸引力,形式也符合孩子的生命韵律,所以还是很不错的。只有进入到课文的学习,特别是拼读练习中,有不少孩子会分神。你理解他们的不专注,因为对于这些小豆丁来说,不感兴趣的内容是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的。更何况有些孩子拼读还是很不熟练,更加不会有心思去学了。

那这时,他们一般都在干吗呢?

玩文具盒是最突出的,上课也玩儿(做大炮发射架),下课也玩儿(当作枪使)。

然后是画画,很多孩子喜欢画画,不分时候由着自己兴趣去画。

再然后就是跟前前后后的同学说说话,争论一个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小问题。

这样一番观察、分析之后,你明确地提出:书包挂在椅子背上,水壶挂在桌钩上,书放在抽屉里靠左躺,不带文具盒只要文具袋,一律放在抽屉右边,上课时桌面上不留任何东西,只有老师需要时,需要什么就拿什么出来。没有为什么,不作解释,必须执行。有时,规则需要斩钉截铁,就像《大卫不可以》一样。不给理由,效率更高。

有一次给英语老师代课时,你突然想起暑假期间D妈说过的关于小D的一件事。在入学前的预备班里,小D很不适应这样的学校课堂生活,很抗拒进教室,即使进了教室,也从不认真去听。D妈说,有一次,老师轻轻牵着她的手,耐心地教她,效果好多了,不仅听了,而且都会了。

时间过去得并不是太久,你突然把这个想起来,然后迅速迁移到你的课堂组织管理中来。在课堂上,你将两个不是很认真的小男孩轻轻牵到讲台上,搂着他俩一起读,果然乖多了。

下课后,看小D不会,又特意喊上她,轻轻牵起她的小手,一个一个地带着她拼读。有了你的牵引,她果然不分神,很用心地跟着学。

你越发明白,平时因为过多依靠话筒,不便在班级内走动,只好在讲台上说话,虽然话筒能将你的声音放得很大,其实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唯有走到每一个孩子的身边,轻轻牵起她的小手,或者轻轻搂着他的胳膊,用肢体的亲近带给孩子安全与温暖,孩子才会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专注。

刚性的规则与温柔地相待,并行不悖。孩子需要的是贴近他的生活却不会带来强烈不适的约束,是规范,更是引导,有人情味,有同理心。

有一次,上课铃响,孩子们没有安静候课,甚至连上节课的黑板都没有擦干净。

怎么办?

你一声不吭,先拿起黑板擦用很夸张的动作缓慢擦着,边擦边想怎么调整这样的状态。

虽然背对着孩子们,但你知道他们有人依旧在玩,依旧在说笑。

在你的预想中不是这样的,你以为你的沉默至少会带给他们一些不安,而且你夸张的动作会带给他们一些思考,因为这样的情景显然跟平常不一样。

平常是什么样子?

走进教室,鼓励安静,然后上课……

回到这节课来,你擦完黑板,跟今天的值日组长说:“你要感谢我。”

开始他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再次强调说:“你要感谢我,因为我替你们值日生做了一次值日。”

他这才醒悟过来,却辩解说个子矮了够不着、时间也不够……

你这才面对全班同学说:“在我的故事里,其实不是这样子的。那个故事是这样开头的——

上课铃响,我离开办公室,很开心地走向我的教室,因为那里有一群爱学习的孩子。

还没走到教室门口呢,就听到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一个孩子正站在讲台上带着大家背诵《日有所诵》,他们是那么认真,那么专注,我站在窗外往教室里看,找不到一个做小动作和随意说笑的。唉,想不幸福也难啊。

这就是我的愿望,可是我要吹熄多少蜡烛,对着流星许下多少愿望才能梦想成真呢?

要不,我现在就走出教室,看看你们能不能帮我实现这个梦想?”

听你这么说完,孩子们都点点头。你慢慢走出教室,没有回头望,依稀感觉到孩子们正在从书包里找书,有人问谁来带读,Z同学说他来,不过要等他找到读哪里。身后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

等你离开片刻再回来,你惊喜地发现:刚才描述的一切,在你的教室里在你的眼皮底下一一实现。

不用吹熄蜡烛,不用对着流星许愿,孩子们会让你梦想成真。

另有一次经历,让你格外惊心。

那次你去到你代课的一个班的教室,虽然预备铃声响起,课室内依旧聒噪不已。

没有秩序感,没有规则,没有自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