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吗 > 第十七章 平和 管理情绪是管理人生的开始(第1页)

第十七章 平和 管理情绪是管理人生的开始(第1页)

第十七章平和:管理情绪,是管理人生的开始!

“孩子动不动就扔东西,脾气大得很,我该怎么办?”

“孩子老是打人,我该怎么做呢?”

“如果不满足孩子需求,他就发脾气哭闹甚至威胁我们,实在拿他没办法了!”

“孩子不开心有委屈,可问他又不说,只知道哭,急死我了!”

“孩子有什么心事从来不和我们说,动不动就把自己一个人锁房间里,敲门也不开、问话也不应,这可怎么办?”

我经常接到这类咨询,这些现象和问题,其实都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不过,我发现大多数父母总是更容易关注和担心那些情绪表现比较明显的孩子,比如哭闹、打人、摔东西的,而那些总是很乖很安静、不哭也不闹的孩子,往往容易被父母忽略。在我看来,后面这类孩子反倒更值得关注。但凡孩子能表现出来的情绪,无论哪种形式,至少都是一种表达和发泄,而那些没表现出来的孩子,很有可能只是在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已,时间一长,所积累的消极情绪超出了孩子的承受极限,孩子就很容易崩溃,出现更严重的身心问题。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脾气暴躁、容易生气的孩子才需要管理情绪,事实上,除了生气与愤怒,消沉、失望、难过、痛苦、嫉妒、仇恨、恐惧等都是需要管理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在任何性格的孩子身上都有可能出现。管不好情绪,就管不好人生。情绪管理,是每个孩子的人生必修课,也是他们管理人生的基本功。

一、父母必知的三个情绪常识

如果父母自身情绪起伏不定,对孩子忽冷忽热,孩子每天像坐过山车,久而久之,再健康的孩子也会变得情绪脆弱、神经质,自然更谈不上淡定平和了。如果孩子发脾气打人时,父母被他激怒进而也开始发脾气、骂孩子、打孩子,那只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坏脾气和骂人打人的不良行为,导致事情比父母不出面、不处理更糟糕。所以,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首先来自于父母自身稳定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其次,父母要消除偏见,毫无芥蒂地接纳孩子的任何情绪表现,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很多人总觉得积极情绪才是好的,比如快乐、高兴、喜悦等,消极情绪就是不好的,比如愤怒、痛苦、恐惧等,这是绝对错误的。就像我们吃饭必须五味俱全,情绪也一样,不同的情绪都是不同的心理营养,最终都会成为孩子身心成长与成熟的养分。很多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一哭就大加训斥或者烦躁不安,甚至苛求孩子立即停止:“不准哭!不准生气!不要难过!不要害怕!”恨不得孩子身上有个按钮,一摁按钮孩子就会马上闭嘴、恢复平静,这是非常不人道的。但凡被压抑的,总是要爆发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最后,父母必须允许孩子正常地表达他的情绪,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调整和平复自己的情绪,必要的时候适当辅导和协助孩子,最终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情绪管理。

什么时候是必要的时候?正常的情绪像浪花一样会起伏波动,来了自然会走。所以,面对小情绪、小问题,只要孩子表现得不是很剧烈和严重,父母大可以先静观其变,给孩子自己消化和处理的时间,尤其孩子越大,越需要给他更多机会去自己面对和处理情绪,而不是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有时候,孩子自己待一会、哭一会、睡一觉,情绪自然就过去了。如果孩子的消极情绪来得异常猛烈,甚至伴随一些不良行为,或者来了之后一直不走,几天甚至更长时间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父母就需要协助孩子了。

二、孩子消极情绪管理的四大步骤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按照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管理他的消极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我看到你啦!

·疏导孩子的情绪——负能量快出来!

·帮助孩子内省情绪——练就慧眼看情绪!

·帮助孩子解决情绪——赶走情绪小怪兽!

步骤一:接纳孩子的情绪——我看到你啦!

在接纳环节,父母需要重点思考和处理4个问题。

(1)如何发现孩子的情绪?

通常你可以从语言、表情、姿态、行为四个角度来观察和感受,发现孩子某些地方突然表现得和平常不太一样时,就可以据此推断他的情绪状态。

比如,语言:“气死我了!烦死了!”;表情:愁眉苦脸、脸蛋涨得通红;姿态:以前回家都是昂首挺胸兴冲冲进门,但今天是耷拉着脑袋一步一挪进门;行为:沉默、关在屋里、趴在桌子上、倒在**蒙住头等。

(2)如何确认孩子的情绪?

你怎么知道自己所觉察到的是对还是错?这就需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你可以向孩子描述你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并寻求他的确认,有两种沟通的问句句式可以选择。

·开放式:“我注意到看到发现你今天和平常不太一样,你怎么啦?”“怎么啦”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我注意到看到发现你把书包摔在**了,你有点不高兴,对吗?”“对吗”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提问。

注意,如果你的封闭式提问,得到的是孩子的否定回答如“不对”,记得赶紧改用开放式继续提问,如“如果不是不高兴,那你为什么会这样呢?”

(3)如何共情孩子的情绪?

在确认情绪的环节中,你要充分发挥你的同理心,尽量与孩子保持积极沟通。

首先,积极倾听,不要打断孩子,也不要评价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