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 > 参考文献(第4页)

参考文献(第4页)

《康藏民众代表慰劳前线将士书》,《新华日报》1938年7月12日。

康有为:《救亡论》,《不忍》1912年第7期。

《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第6、7期合刊,1940年7月。

雷宾南:《民族的概念分析》,《新社会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

黎洁华、虞苇:《戴季陶传记资料》(二),天一出版社1985年版。

李楚狂:《中华民国宪法释义》,正中书局1947年版。

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民彝》1916年5月15日创刊号。

李大钊:《人种问题》,《新民国杂志》第1卷第6期,1924年6月20日。

李寰:《国族与宗族》,《边铎月刊》1946年第7—8期。

李寰:《论共同进化与中国化运动》,《边铎月刊》1948年第1期。

李璜:《国家主义正名》,《国家主义论文集》第1集,中华书局1925年版。

李清悚、蒋恭晟编:《初中本国史》第4册,大东书局1937年版。

李宗仁:《民族复兴与焦土抗战》,民团周刊社1938年南宁版。

立法院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宣传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说明书》,中正书局1940年7月版。

立斋(张君劢):《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新民丛报》1906年第18号,总第90号。

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新民丛报》第65—66号,1905年3—4月。

梁启超述,贾伸笔记:《中华民族之研究》,《地学杂志》1922年第2—3期,1923年第1—2期、第3—4期。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新民丛报》第5号,1902年。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22年1月初版,1987年影印版。

林森:《中华民族的正气》,《路向》1938年第4期。

刘炳藜编:《民族革命文选》,上海前途书局1933年初版。

刘德岑:《对于编纂历史故事的商榷》(续),《建国与教育》1939年第4—5期。该文第一部分载该刊1939年第2期。

刘觉:《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1945年三版。

刘揆一:《汉满蒙回藏民党联络意见书》,《民立报》1911年3月11—12日。

刘揆一:《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章开沅、罗福惠、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第6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原件藏日本外务省档案馆。

刘晴波编:《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刘苏选编:《五大民族共和联合会章程》《平民党宣言书暨暂行章程》,《北京档案史料》1992年第1、3期。

刘苏选编:《五族国民合进会史料》,《北京档案史料》1992年第2期。

《刘廷琛维持礼教之片奏》,《申报》1911年4月4日。

鲁格夫尔:《来函两封》,《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1期,1939年5月15日。

吕振羽:《中国民族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年版。

《论治上海事宜》,《申报》1972年8月24日。

罗刚:《读〈中国之命运〉》,《中央日报》1943年4月27日。

罗家伦:《新民族观》,商务印书馆1946年2月初版。

罗家伦:《中华民族生存之路》,《大公报》1933年2月29日。

罗梦册:《中国论》,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

骆叔和:《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问题》,《新创造》1932年第1卷第6期。

马国贤著,李天纲译:《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马鸿逵:《西北之两大问题》,郭维屏主编:《西北问题研究会会刊》,正中书局1934年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