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读后感 > 2 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的观念互动及其结局(第3页)

2 国共两党和其他各方的观念互动及其结局(第3页)

[51]关于苏联的民族体制,可以参见郝时远:《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及其在苏联的实践》,《类族辨物:“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中西对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53—295页。

[52]比如,20世纪90年代,新一代民族学的翘楚纳日碧力戈等在新的背景下重提“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并认为“多元一体”论中“‘多元’与‘一体’的关系应当表述为‘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的关系”时,就不曾提及早年吴文藻的这一发明(见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再辨正》,《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当时,民族学界大多尚不了解吴文藻《论边疆教育》一文及其内容,故此并不足怪。不过就具体内容而言,纳日碧力戈的观点与吴文藻此文的看法,也还存在差别(比如在对待汉文化的问题上)。

[53]汪少伦:《中华民族的意义》,《国是公论》第13期,1938年。汪少伦(1902—1982),安徽桐城人。早年加入共产党,后脱党加入国民党。曾留学日本和德国,学习教育学。回国后,曾任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公民训育系主任。1940年后,曾任安徽省教育厅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后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著有《民族哲学大纲》《中国之路》等。

[54]朱家骅:《抗战两年来的教训》,王韦均、孙斌编:《朱家骅先生言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版,第468—469页。

[55]萧一山:《中华民族问题》,《中央周刊》1939年第1卷第26—27合期。

[56]姚江滨:《论中华民族》,《民族公论》1940年第3期。作者姚江滨,生平不详,1938年9月发起成立中国大众文化社,任社长,曾致函国民政府社会部,呈请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中带虫兽偏旁的现象。意见被采纳。可见他大体是一个关心中华民族问题的民间思想家。

[57]姚江滨:《论中华民族》,《民族公论》1940年第3期。

[58]陈子怡:《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一耶?二耶?》,《西北史地季刊》1938年第1卷第1期。

[59]可参见王明珂:《论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建构的古代基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2002年。

[60]陈子怡:《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一耶?二耶?》,《西北史地季刊》1938年第1卷第1期。

[61]陈子怡:《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一耶?二耶?》,《西北史地季刊》1938年第1卷第1期。。

[62]胡石青的《蒙藏民族是否炎黄子孙》(《经世》1937年第1卷第8期)一文,认为西藏人是炎帝的纯血子孙,蒙古人是黄帝比较纯血的子孙,汉族则是炎黄混合的混血子孙。民国以来的五族共和,未曾把各族的源流考明白,硬把各民族划出界线来,是错误的。帝国主义者遂得以借此挑拨离间。黄籀青的《西藏民族是黄帝子孙之后裔说》(《人文月刊》1937年8卷2期)一文,则认为黄帝入主中原之前曾发祥于西藏地区,并在此繁衍后代。西藏地名、语言文字,乃至冠服之制、佩带之章、相见之礼、歌舞之节、等级之分等,都与中国古代有相通之处。甚至认为:“我民族之来源于此,四千年前是一家,汉藏不分,一万里外同中国,重联同气,声光震耀全球。共树国威,民族纵横四海。”此两文虽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一体观念的强烈影响,但其所论说从纯学术角度而言,则多信口无征、牵强附会之处。

[63]熊十力:《中国历史讲话》,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第2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22、659、645—646页。《中国历史讲话》一书1938年最初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石印,1940年又分别由正中书局和黄埔出版社重版。

[64]《熊十力全集》第2卷,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34页。

[65]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高层人士,抗战期间就习惯使用“黄帝子孙”一词。如1937年《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即有“我辈同为黄帝子孙,同为中华民族儿女”等语。此不备举。

[66]利用有关晚清和民国报刊篇目数据库,特别是《申报》数据库,也能对此印象给以初步的证实,但由于数据库目前均不完善,数字很难精确。此略。感谢李爱军、朱星星在这方面的帮助。

[67]“泛血缘认同”的提法,笔者系得之于李乔先生的启发,他强调“炎黄子孙”之类的说法是历史形成的,应予尊重和正确界定。因为它“只是一种泛血缘意义和文化象征意义上的称谓”而已,其中,文化象征意义甚至占的比重更大。见李乔:《关于“炎黄子孙”这个词》,《北京观察》2010年第7期。

[68]何国雄:《谈中华民族》,《文化动员》1939年第1卷第7—8合期。

[69]1939年8月15日行政院吕字第9222号文件。转见黄奋生:《抗战以来之边疆》,史学书局1944年版,第61—62页。其实,按“现在行政区划之地名”来称呼少数民族区域之人的建议,早在1935年10月近代史家郑鹤声就曾提出过,见其文《应如何从历史教学上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教与学》第1卷第4期。

[70]著名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者陈志良1940年至1942年就发表和出版了大量关于“广西特种部族”的论著。如《广西特种部族的新年》(《公余生活》1940年第3卷第8—9期),《广西特种部族的舞蹈与音乐》(《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等论文,以及流传很广的编著《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科学印刷厂1942年版)等。至于当时报纸杂志上称西南少数民族为“部族”者,就更多不胜举了。

[71]雷宾南:《民族的概念分析》,《新社会半月刊》1933年第2卷第7期。杨思机的博士学位论文《指称与实体: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49)》(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100页)已先提及雷氏的有关思想。

[72]毛起鵕、刘鸿焕编:《我们的国族》,独立出版社1942年印行,第50页。

[73]毛起鵕:《民族、种族、国族》,《军事与政治》1942年第2卷第5期。在该文中,毛起鵕同时又强调,中国的各族“彼此同一血缘者多,而非同一血缘者少”,因此严格说来,“以之比拟于西方国家中了【的】所谓部族(nationalities)或所谓少数民族(minorities),均属不伦”。

[74]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央训练团1943年版,第2页。

[75]毛起鵕、刘鸿焕编:《我们的国族》,独立出版社1942年印行,第3—4页。

[76]可能因为顾颉刚抗战时期的有关思想和学术态度较能体现国民政府意愿的缘故,蒋介石1941年7月10日和17日的日记中,曾记录他预定要约见顾颉刚,以及钱穆、熊十力和冯友兰“谈话”之事(《蒋中正日记》(未刊本),1941年7月10日、7月17日)。从《顾颉刚日记》来看,1941年7月13日,在朱家骅等的安排下,顾氏的确与陈立夫、陈布雷等一道到黄山谒见过蒋介石。不过所谈为“经学”和“整理中国古籍事”(《顾颉刚日记》第4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557页)。似未及“民族”问题,否则以顾颉刚性格,不会没有记录。此前日记中就多次记录过有关事情。

[77]中国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中华民族整个共同的责任》。笔者2003年年底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得见此书1942年8月版的单行本时,同时获知,30多年之后,得到国民政府重视的陈大络《中华民族融合历程考述》(1979年台湾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印、发行)一书,仍以“先总统蒋公训词”的名义,专门将此讲话列在其书首,不无感慨。该书还特别设有《中华民族血统之合流》一章。可见国民党的主流观点或至此未变(张知本、梁寒超等国民党大老曾分别为陈大络的书作序,刊登在台湾《中央日报》和《中华日报》上,均认为其“立论正确”,堪称有意义之作。时张知本已95岁,“将届期颐,不欲为文;唯嘉其诚,勉为序焉”。

[78]蒋介石不仅在1939年开始否认“回族”为一个“民族”,而且将昔日孙中山“回教虽众,大多汉人”的观点推到极端,认为“中国的回教,是汉族信仰回教”,似乎连其“种族”身份也一并否定了。(《蒋委员长对回教代表训词》,《回教论坛》第2卷第2期,1939年7月30日)

[79]可分别见《中央日报》1943年2月1日社论《“中国之命运”》和罗刚《读〈中国之命运〉》(《中央日报》1943年4月27日)。这一点请参见杨思机:《指称与实体: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49)》,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章第2节“蒋介石的宗族论”,第211页。

[80]1949年后,黄奋生任教于西北大学,西北民族学院和兰州大学历史系,讲授边疆民族问题。又出版有《藏族史略》(1985年)等。见南海:《杰出的蒙藏研究开拓者——记黄奋生教授》,。xbmu。edu。tt。a?siteId=1&articleClassId=116&articleId=232。

[81]黄奋生:《“中国之命运”与新民族政策》,《新中华》复刊第2卷第2期,1944年2月。在本文结论部分,黄氏继续强调:“‘宗族’名称的建立,既符合中国的史实,又关系中华民族之团结甚大”,且与孙中山所称的“民族”相比,“其意义相同,而后者的命名更为明了易解,不致为人误用”云云。

[83]罗家伦:《新民族观》,商务印书馆1946年2月初版,第55、29页。

[84]岑家梧:《论民族与宗族》,《边政公论》1944年第3卷第4期。

[85]金毓黻:《中华民族与东北》,《东北集刊》第6期,1944年1月。

[86]陈伯达《评〈中国之命运〉》一文经毛泽东修改,发表在1943年7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很快印成几万本小册子,版本很多,传播很广。蒋介石曾下令查禁,称其为“陈逆伯达”。后来,陈伯达在批蒋方面意气风发,写出更有影响的《人民公敌蒋介石》和《四大家族》等宣传名作。

[87]周恩来:《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7页。

[88]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729—73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